不管康慈恩說的有沒有道理,陳耳東對新的工作一點興趣都沒有,而且現在還處於被羅耿折麼的階段,沒做過一件正事。
杜宇則擔心陳耳東如此不受羅耿待見,萬一
五部的工作沒做好,他能不能留在野蜂都是個問號。
「自己搞吧,反正我倆也沒事兒,這玩意兒的核心掌握在你手裡,既然老匹夫不放心你,那你就不放心給他看看。」
杜宇一直對羅耿的做法感到憤概,他可見不得自己最好的兄弟受那麼多屈辱。
「錢呢?我的底子你最清楚,就算把我賣了都拿不出錢開搬家公司。」陳耳東說道。
「湊唄,我現在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杜宇回道。
「湊?怎麼湊?東拼西湊還是去賣血?你以為幾萬塊嗎?」康慈恩問。
「我就隨口一說,我也不知道,哈哈。」杜宇被說中了心事,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如果真要做,你們就要轉變思維,既然是個好專案,那就拿著專案出去找投資。」康慈恩變得正經起來。
找投資的目的,一是檢驗這個專案在投資人心中的成色,站在陳耳東的角度,他是業內人士,他的看好不代表資本的看好。
二來,有人投資,也是解決資金不足和分攤風險的方式,康慈恩知道杜宇沒幾個錢了,她也不願意跟杜宇結了婚就遇上投資失利。
「風投估計看不上咱們這種小打小鬧吧?我看人家找風投的,什麼天使輪、種子基金,張口閉口都是幾百上千萬的。」
陳耳東說這話時,有些發虛。他接觸過的風投不多,有點印象的也只有當時投資玉庭小館的莊總。
上回聽莊總講投資界的見聞,都是一些高科技、網際網路或者快消品牌,像搬家這種勞動密集型行業,應該入不了他們的眼。
「不一定找風投啊,你倆那麼多做生意的朋友,這些人平時也會拿些錢出來做做投資什麼的,就算多找幾個投資人,有點眾籌的味道也行吶。」
陳耳東看了杜宇一眼,想看看杜宇對康慈恩的建議是否認可,兄弟倆有時交流。已經默契到一個眼神就能心領神會的程度。
「我覺得可以,只要專案好,說不定哪位老闆有興趣,一個人就把錢出了。」杜宇很捧場,堅決支援未婚妻的觀點。
「跟你倆談事情,累!」康慈恩嫌棄的說道,起身往衛生間走去。
她跟杜宇陳耳東是完全不同體系的人,康慈恩做事,講資料、講規範、講計劃,這是她長期養成的工作習慣。
杜宇被她一說,給陳耳東遞了個眼色,陳耳東立馬笑了起來,兩人聊起了屬於兄弟間的惡趣味笑話。
康慈恩回到座位,見兩人還嘻嘻哈哈的開著玩笑,臉色微微一沉,說:「到底還談不談事了?」
陳耳東看她著嚴肅的表情,馬上收起了嬉皮笑臉,端正身子,杜宇也一樣,他知道康慈恩做正事的時候不允許其他人嬉笑打鬧。
「專案前景分析、市場計劃、投資預算、回報週期,你先把這四樣做好,我們再討論下一步怎麼做。」
好不容易談完正事,陳耳東神經兮兮的說道:「大師,如果你是我的老闆,估計比羅耿還嚇人,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