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代實行的是郡國制,立國之後就可以設定國丞相及百官。
其實按照漢代制度,如三公,大將軍,丞相都有資格開府。及設主簿功曹等屬官,甚至地方州刺史也有開府的權利。
但顯然這些屬官職位和成為王國的百官,地位雲泥之別。
老劉開府之後第一件大事非是立世子,而是設百官。
由益州州牧府暫時改成的漢中王宮,深夜劉備正與劉賢夜議。
“業平,汝看這份暫擬的官職表如何?”
坦白的說這種議封百官的事,按理是老劉私下定的。
可老劉也需要人商量,老婆香香和吳氏都給不了什麼意見,能交流的只有“孤臣”劉賢了。
“主公,此處或需要可以改改。”
這趟渾水劉賢本不欲趟的,以後要知道議封百官自己摻和了,要有對官位不滿的還不得背後罵死自己?
可扛不住老劉非拉著自己,儼然一副你帶頭勸進孤稱王,後續事情也別想跑。
“哦,是何處?”劉備疑問道。
“文官處倒無慮,只是這武將處倒可更議一二。”
老劉原以為劉賢是對自己的安排有議,不想竟是武將方面。
“業平,我們交心一番可否?業平可有意相位?”
劉備聞言並沒有立即詢問武將問題,而未免劉賢心中起了疙瘩,還是先將丞相問題說開。
有時候自作聰明,真不如開誠佈公一次。
文官第一等自然是諸侯國丞相,這個老劉在孔明與劉賢兩人間慎重抉擇許久。
孔明是自己發家的基礎,而劉賢有取益州之功,又有勸進之功。
但鑑於劉賢實在沒有丞相的威儀,最終還是選擇了遠在荊州的孔明,並下令讓孔明遷益州牧,將龐統調任為荊州從事。
亮亮下線這麼久,終於要回中央了。
“孔明治國之才天下無雙,其兵略相對內政治國還有稍弱一籌,以孔明為相實為益事。”
“主公是知道賢的,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對於將孔明調回來,劉賢心中未免有些擔憂。龐統雖然能力不差,可荊州就留這兩人還是有些不妥。
但劉賢又不好說,否者只能期許龐統和關羽穩住不要浪。
“好,好詩句!業平實大義哉。”
劉備聞言不禁感慨道,原以為劉賢心中或有不滿。
可得其所答,心下只覺五味雜陳。有這樣只樣識大體的臣下,是所有君主的福氣。
文官之中至於中尉,御史大夫。包括如宗正、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少府、等群卿大夫則各有設立。
其中孫乾糜竺這幾個元從派自然是官職最高,當然基於能力主要還是高位虛職。
其次就是荊州派系,最後則是益州派系。
最後是劉賢,中軍師虛職依舊不變。劉備又拜其為僅次丞相的御史大夫,算是寬慰其心。
對於此職,劉賢並不拒絕,反正都是不打卡領工資。
比身,家老劉一國,都比不上手握“零陵集團”半數股份的劉賢。
基於曾經的酒業、紙業、出版業、入住益州後發展的紡織業。在“總經理”劉巴的管理下,目前還涉及到川中本就發達的井鹽等等行業。
如今資產就是放在早二十多年前,也足可以比肩河北甄家,徐州糜家,河東衛家。
有錢!
男人所求不過,名權錢色。算都達成小目標的劉賢,心中古井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