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正率軍準備南征荊州,等他率領的援軍到達時,孫權軍必定已攻破我們。所以這是在告訴我們在敵軍集合完畢前去攻擊他們。我們先挫折敵人的氣勢,以安定軍心,然後可以順利守城。成敗之機,就在此一戰,各位還有什麼疑惑?“
“可,敵眾我寡,恐難以應敵呀。進以為,或堅守合肥為好。”
樂進李典也不傻,氣餒說道。
老曹這話說其實等於沒說,說白了就是讓張遼等將以攻代守。
先給孫權來上一殺威棒,這樣孫權兵鋒便鈍,氣勢便滯。
但十萬比七千,這麼大的差距那是這麼好“挫敵銳氣”的?
“二將皆是私意,不顧公事!”
“我明日清晨率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 直衝孫權帥旗。”
張遼勐的起身,聲勢雄壯的說道。
可張遼心中不免擔心,他與李典關係不好。若是李典不聽從自己的計劃,恐怕明天衝陣不成,反而會自己陷入吳軍之中。
“李將軍,我等皆為魏公效命。我與曼城素日不睦,乃是私怨。而今大敵當前,還望能夠協同一致,才能保合肥不失啊!”
“此為國家大事,典豈會因私下的恩怨而忽略公事呢?願聽張將軍調遣,唯奮力拼殺絕無二心!“
李典聞聽張遼情真意切,他也不是因私廢公的小人,當即起身抱拳答道。
“好!”
“曼城,汝速調軍在逍遙津處埋伏。待明日孫權軍越過小師橋,汝立即將小師橋拆斷,我與文謙擊之!”
張遼見此心知如今將心暫凝,先大叫了一聲好,隨即開始吩咐道。
“喏!”李典抱拳領命,下去佈置不提。
“文謙為軍中宿將,追隨魏公最久。你禦敵交戰只許敗退,待敵兵回返時,復而追擊!”
“喏!”
張遼又看向一旁樂進吩咐到,後者領命不提。
第二天的清晨,太陽剛剛升起。
張遼被甲持戟,率八百敢死隊親自先登直陷敵陣。
今天是張遼的舞臺,是隻屬於他的光輝......
孫權此戰十萬大軍被打殘四萬,剩餘六萬人馬也是心驚膽戰。
從此張遼喜提榮稱張八百,解鎖典故“張遼止啼”。
孫權也不是沒有收穫,從此江湖人稱孫十萬,並把張遼抬進了武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