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全力抓捕此人!”張族長下令後,又問,“那監視姜家的人是不是可以撤了?”
“不急!等一切水落石出再說吧!”
“哦?你還是有懷疑?”
“這一切,呵,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可又說不上來。”張柳撓了撓頭,“還是兩頭抓吧!”
“嗯!”
這陣風波過去以後,姜子明向父親打聽如何為官,當然重點打聽本縣的中正官。
姜父本來以為子明不會有那心思。畢竟天才大多都恃才傲物,看不起世俗之人事,即使,他表面不表現出來,可內心多少還是有點。
一個超脫世俗的人,怎麼為最世俗之事呢?
所以,姜父把送子為官,來光大門楣的想法摒棄掉了。其實,只要家族出一個很厲害的修仙人,也可以光大門楣,並且,那些當官的還要巴結你!
因此,姜父對姜子明頗有一些不理解:“你想當官?”
“嗯。”
“為何?”
姜子明道:“我知道父親的疑慮。前人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餘雖不才,卻也有一點心志。可是,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不要說為天地,為百姓,為往聖,為萬世了,就是一家人也難顧得周全!”
眾人點頭。
姜子明繼續道:“英雄雖必不可少,可最終推動歷史車輪的是一群人!我為官,一來為了瞭解世俗。深入世俗,方才超脫世俗。二來,為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為日後做一些打算。”
五叔稱讚:“你這一番話,令我佩服之至!你不像那些所謂的天才一樣,自詡非凡,目中無人,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成仙成聖,所影響的也不過是一族之人。子明是有大抱負,大胸懷的!”
三叔亦贊:“是啊!如此天資,又有如此胸懷,此乃姜家之幸,天下之幸!特別是那四句,說得我的鮮血都沸騰了,想立馬躍馬揚鞭,隨子明廝殺四方,重立漢家朝廷!”
四叔捶胸頓足,一副慷慨激昂之狀:“若有次機會,請讓我第一個衝鋒!”
“哈哈哈!”
三叔忽疑問:“你三叔我也讀過一些聖賢之書,可這四句聞所未聞,不知是哪個前人所作?我也好去拜讀一下。”
“額……”姜子明想起這是西晉,張載還沒出生呢,不應該說前人,而是後人。
“忘記在哪裡瞄了一眼,也沒記住是誰寫的。”
“唉,可惜!”
姜父看著姜子明:“你有此心,吾心甚慰!大丈夫當志在四方,沉溺小家,何為大丈夫?至於為官,恐怕還需費一些周折。”
三叔解釋:“以前還能向中正官自薦,然後他再根據你的才能與品行考察。現在,完全變了!中正官已經被大家族收買繫結了!這個大家族指的是州郡的大家族,不是我們這些出了武鄉縣就沒人認識的。”
九品中正制,姜子明也是有些瞭解。
“所以,要想進入上黨郡中正官的眼內,定個好品階,對我們來說,只有一條道可走。”
“哪條道?”
“進入武鄉道院。”
“道院?”姜子明腦海裡隱約有個印象。
“對於我們寒門庶族來說,這是進入官場的唯一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