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鵬程給林所長打了個電話,就焦急地看著搶救室。這個時候張麗麗去衛生間洗了一把臉也回來了。
柳鵬程問張麗麗:“這個孩子你認識?”
張麗麗嘆了一口氣:“所裡的人都認識她,說起來這已經是第三次處理她的警情了。”
柳鵬程說道:“和我說說。”
張麗麗說道:“其實說起來,嬌嬌他媽也是個苦命人。”
嬌嬌的媽媽叫劉小梅,她們娘倆都不是本地人,甚至不是本省人。劉小梅出身在一個非常貧窮又落後的山村,她的婚姻算是換婚。她被迫嫁給了村裡著名的懶漢,二流子,吳多才。換來是她哥哥娶了吳多才的妹妹。
結婚之後她才知道,其實自己的丈夫並不懶,而且還挺聰明,只是不喜歡種地,也不喜歡大山裡一成不變的生活。結婚有了家,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像是以前一樣混日子了,得賺錢養家了,於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帶著自己所有的家當和老婆進城打工去了。
至於目的地,他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不能在縣城,因為他們所在的縣城同樣的貧窮,於是他就在火車站徘徊,晚上就和老婆住在火車站的長椅上。開始的時候他想就去首都,首都肯定有錢賺,可是偶爾聽到下車的人說北濱太好了,風景好而且發達,在他的心目中,發達不就是有錢嗎?而且風景好,還能帶著老婆去溜達溜達。
兩人就這樣來到了北濱,全國著名旅遊城市在這對山村小夫妻的眼中簡直就是一座大公園,所有的地方都是那麼的好看,好看的他們都捨不得眨眼。
他們來的時候正值旅遊季節,到處都缺人。好像再多的人來到北濱都能找得到工作,別說他們就兩個人。可是吳多才多了心眼,他打聽到所有的旅遊和服務相關的工作都只能幹到秋天,秋天之後人家就會閉店了。
這不行啊!於是他帶著老婆找了一份建築隊的工作,他幹力工,劉小梅幫著一個大姐在工地上做飯。當時工地上工期緊,任務重,非常累,老闆要每天吃一頓葷腥。
儘管他給的伙食費,只夠大多數時間是白蜆子燉豆腐,洋蔥炒雞蛋,紅燒青皮魚(當時大部分喂羈雞鴨,少部分進入市場給窮苦人或者民工提供蛋白質的一種魚),肉皮燒豆芽這個級別的葷腥,可是,葷腥就是葷腥啊!在山裡一個月能吃上兩次葷腥就不錯了!
要是下工的時候還沒有累癱,吃了葷腥之後,拖著疲憊的身軀走上半小時就到了海邊。那可是大海!他們兩口子從沒想過這輩子居然能看見大海!至於得住在條件極差,蚊蠅橫行的工棚這件事,那還叫事兒嗎?預製件做成的可拆卸工棚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比家裡的泥草房好上一萬倍!
他們幹了一個月,開工資了,他們很幸運,乾的工程是某療養院的擴建工程,經費充足,建築隊也是掛著沈城下屬某鎮建築站的牌子,自然不會差他們兩個可憐的山裡人的工資。於是,他們倆個第一次領到了自己的工資,740元。其中大多數是吳多才的工資,他幹活不惜力,嘴又會說,工資開得就高了一點。
距離他們最近的銀行不是什麼儲蓄所,而是北方省商業聯合銀行的北濱支行。兩個人仗著膽子和工友一起走進了在他們看來高聳入雲的大樓,進入了富麗堂皇的業務大廳,在工作人員的耐心指導下,開了戶,他們有了自己的存摺,有了第一筆存款,700元!就在銀行大廳,劉小梅抱著丈夫嗷嗷地哭,她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哭!
第二個月,吳多才被建築隊的一個老瓦匠相中,要收為徒弟。吳多才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機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這個老瓦匠是建築隊老闆的老叔,但是規矩就是規矩。
當徒弟的好處自然是多多的,學一門手藝比啥不強,別人不說,就說是老瓦匠,一個月那可是一千三的工資!
這還是給自己的親侄子幹活,要是出去了,至少一千五!可是壞處也不是沒有,比如學徒的工資可沒有力工高,而且有了個師父,總得花錢賣點菸酒孝敬吧!
於是,小兩口第二個月的收入銳減至560元,而且還花了180買了菸酒孝敬師父,可是他們對未來也有了盼頭。
又幹了三個月之後,吳多才的工資就又漲回來了。可是這個工程也完工了。這個時候國家到處都在建設,建築隊也不缺活兒。工頭宣佈放假一個月。下個工地在省城,去的人下月15號在建築站集合。
吳多才和劉小梅留在了北濱,就在距離他們工地不遠的林家村租了一個小房子。其實他們租住在城中村更便宜,可是他們來的太晚了,那裡早就住滿了。
小兩口兜裡揣著這幾個月攢著的兩千多“鉅款”,小日子過得如糖似蜜,本來打算在這裡逍遙一個月就去省城上班。可是沒想到這個小小的村子也有建築隊,人家隊長聽說這裡住著個瓦匠直接找上門來,正好缺瓦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