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麥安慰著飛飛:“豆豆不哭啊。”
“麥麥姐姐,我們帶爺爺去看醫生吧。”飛飛想到自己摔交時,磕破點皮都很疼,腳實在走不了,肯定是受了很重的傷。
老大爺的柺杖都磨出光面了,顯然腿不是剛摔傷。
“大人們在跟爺爺奶奶們說話呢,他們會幫忙的,我們不要添亂。”麥麥摸著飛飛的頭安慰著。
“好。”飛飛擦了擦眼淚,小眼睛不停的向裡張望。
外面的攝像機捕捉到了這一幕。
【孩子都哭了,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想到了我爸我媽,去世幾年了,但腦子裡還是他們坐在老家門口等我回去的畫面】
【樓上,別說了,真難過】
【我們都說要走出大山,可是走出來後,誰來照顧大山裡的老人,接出來嗎?那是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他們捨不得離開】
【讓我們回去發展,我們也做不到,大部分人都選擇了留在外面,哎……艱難的抉擇】
……
幾家下來,沒有情況更好,只有更糟糕。
嘉賓們並不懷疑節目組的目的,反而感謝他們,讓自己看到了村子不遠處的另一種生活。
回來的路上,大家心情都很沉重。
一到家,李夢便寫了一篇文章,關於下午的所見所聞所感,公眾號推送後,點選很快破十萬。
從她的描述裡,大家彷彿看到了一群質樸的人,過著艱辛的生活,卻很樂觀,打賞通道直接更名為瀾外村。
李夢甚至建議大家可以帶孩子來體驗體驗,當然是現場得到村民的同意後,她才敢把建議寫在公眾號上。
晚上,孩子們再也不吵著吃大餐,而是表示,只想吃碗麵或者喝粥。
這不是節目組的本意,人分三六九等,如果所有人都吃粗茶淡飯,也會造成秩序的混亂,那些稍微貴一點的食材還能賣給誰?他們只希望,大家減少浪費。
夏沫邀請了林晚包餃子,雞蛋韭菜餡兒的。
簡單又方便。
其他家庭知道後,都搬了凳子拿了麵粉過來,要一起包餃子。
於是所有人都集中在了蕭瀟家的院子裡。
小孩子們也加入了進來。
夏沫讓蕭天臨和李彥辰又去鏟了點菜,剁點肉,兩種餡兒的餃子,大家自由選擇。
【包餃子好啊】
【北方人表示,沒有餃子的一天是不完整的,不對,是沒有面食的一天】
【我每次包餃子,孩子也會來幫忙,雖然包得死醜,雖然知道他們就是玩兒,可是架不住人家一顆蠢蠢欲動的心啊,只能安排】
【我家小學,餃子包得還不錯,主要她自己包的能吃十幾個】
【我家也是,是不是自己包的香】
【大家一起包餃子挺不錯,我到現在都不會擀餃子皮】
夏沫帶的各種筋道的麵粉絕對夠量,她大概算了算人數,在盆裡放了一半的麵粉,擀麵棒自由兩個,夏沫詢問了誰會擀麵後,將擀麵棒給了陶靜媛。
爸爸們負責剁餡兒,剩下的媽媽負責包。
孩子們有個小碗,裡面少許餡料,蕭瀟雖然不會擀皮兒,但是會包,因為孩子那桌,由蕭瀟帶頭,教大家步驟。
一時間直播間裡都是剁餡兒的聲音和擀麵棒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