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秋、朱國祚這些老臣們追上來後,已經沒有屍首可搶。
朱國祚只得忽悠著一個年輕官員:“李給諫,你把他讓給僕,僕保證讓你五年內官升三級!”
周應秋也在忽悠另一個年輕官員:“文選司主事還有個缺額!把這屍首讓給本堂,這個缺額就是你的!”
但這些年輕文官們都是進士出身,也都不笨,自然不幹。
畢竟這可是百年難遇的殺敵平叛之功啊!
而且,還是守衛皇城、守衛皇太子和宗廟社稷的殺敵平叛大功,可以說百年難遇,註定彪炳史冊,簡在帝心,沒誰願意輕易把這功勞讓出去。
天啟在看見張貴和很多文臣武將已經衝出來後,就立住了馬,沒再過來,尤其是在看見朱國祚這些老臣都出來殺敵平叛後,就更加沒有前來,而是下了馬,故意感嘆道:“沒想到我大明還有這麼多忠臣!連閣老部堂們這樣老臣,一把快散架的老骨頭,都出來平叛殺敵!”
隨即,天啟就看向李祖業等人:“你們羞愧不羞愧!”
李祖業等頗為無奈:“我們只是判斷失誤!”
潘汝禎現在忍著股後劇痛,也是欲哭無淚,他是真沒想到會是這個結局,心想:“自己不來攻打皇城多好,這樣的話,他張國舅和這些大臣們有個屁的守城之功!”
“殺敵!”
正在潘汝禎這樣想著說時,魏忠賢和韓爌等人也趕了來,也在大喊著殺敵。
魏忠賢和韓爌因為一直是在西苑值房,皇城城門這裡最遠,所以就來的最晚。
但兩人和隨他們一起來的太監錦衣衛也都鬥志昂揚,表現的忠勇無畏。
這一幕讓潘汝禎更加鬱悶。
還有李春業、徐希皋等因跪迎叛軍被抓的大臣們也很鬱悶。
有人鬱悶,就有人欣喜。
趕過來的韓爌和魏忠賢還有已先在這裡的朱國祚等大臣皆很高興。
尤其是朱國祚,他本來都已經準備好殉節一死報君王的,結果他沒想到自己終於還是在元輔韓爌之前趕到了皇城門外殺敵平叛。
朱國祚已經在暢想,以後告老歸鄉抱著孫子時,一定要給他講講自己當年為閣臣時,是如何手持一把鎮尺從文淵閣殺敵平叛殺到皇城根的。
或許將來寫自己的列傳也會寫下自己乃閣臣中最敢捨身報國的的好評吧。
“多虧了國舅爺啊!比殉節有意義多了。”
朱國祚如此想後就瞅了張貴一眼,他知道,若不是張貴一直堅守不降,等到陛下大軍歸來,他們這些人也撈不到這樣的好處,而或許只能一死報君王了。
“臣等恭迎陛下!”
這時,天啟已經朝張貴等走了過來,張貴等也都喊了一聲。
天啟見張貴渾身是血,不由得親自扶起了他,問:“沒想到,竟還有內賊直接攻打皇城,你們守的很艱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