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星笑道:“是不是服軟,試試就知道了,本堂已給科道上的言官們打了招呼,今日午朝,會有人站出來上本彈劾魏忠賢的,到時候,就看陛下是否願意就坡下驢,令魏忠賢下詔獄了。”
這些日子,在得知糧價飛漲,京畿一帶餓殍激增,乃至宮裡都開始食粥度日後,許多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文官心裡別提多樂意。
他們自己自然不會受高糧價的影響,畢竟他們自己家族就是產糧大戶,他們甚至巴不得糧價能一直漲下去。
而因此,這些文官一個個都是春光滿面,喜形於色。
申用懋也跟著過來笑說道:“魏忠賢一倒,就當讓韓爌以勾結內宦為由去職,接著當令袁可立離京!如此,變法之事可休也!”
“還當令陛下遷居回紫禁城,天子居於西苑,於禮不合!”
高攀龍道。
趙南星等聽後皆點了點頭。
……
不過,也有還心存社稷安危、且也希望接下來能夠變法實行新政的文官們對目前這個情況感到憂慮。
“漕糧到現在還沒抵京,以致於糧價飛漲,人心思亂,你們說國舅爺會籌到糧食嗎?”
袁可立此時就很是擔憂地對孫承宗、李邦華等提了起來。
“國舅爺能不能籌到糧不知道,但再這麼拖下去,變法是不可能的了!”
李邦華這時忍不住說了一句道。
孫承宗點頭道:“是啊,陛下銳意革新之心,滿朝皆知,如今卻要因天下食利者不願而被阻止,真不知他能否受得了。”
“難道他們這些人真的就不念及半點聖恩國情嗎?!真打算讓大明由此亡了?!”
年輕的陳子壯這時頗為憤懣地說了一句。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如今天下,有幾人會在乎天下興亡呢?”
袁可立由此苦笑道。
……
沒多久,滿朝大臣們懷著各自不同的心情進入了大殿,在向天啟皇帝行大禮參拜後,天啟便讓魏忠賢宣達了讓百官捐糧以度糧荒的旨意。
趙南星、高攀龍等希望皇帝服軟的文官感到有些失望,他們沒想到皇帝還是沒打算服軟,竟要求自己這些人捐糧。
趙南星首先出朝班奏道:“陛下,臣家中素來清寒,如今只兩石存糧,願捐一石糧。”
“臣慚愧,實在不知如何取財,固為官到現在也還是很清貧,願捐出家中僅有之五斗米。”
“臣世受國恩,豈能不為君分憂,願捐兩石糧。”
許多與趙南星一樣對皇帝失望的文官們紛紛象徵性的表示只捐個幾石米。
天啟聽後很是失望,他還以為誰都能像韓爌一樣,至少能拿個五百石出來的,這樣滿朝上千名大臣,怎麼也能湊出幾十萬石出來,解決一下眼下糧荒的問題。
“臣願捐兩百石糧!”
袁可立見此實在是看不下去,也就站出來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