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雉逐鷹飛
百中虛文囿,蒼鷹掠地歸;
如何驚雉影,翻逐鷙禽飛;
色木罹羅避,心偏竄野違;
多因魂未定,不識計全非;
……
文先生仔細看了看宣紙上的詩詞,在這一首試帖詩上停了下來。
心裡默唸了一遍,意外的抬頭看向寶玉,這首試帖詩確實寫得極好。
題目驚雉逐鷹飛,出白庚信《冬狩行應沼詩》之"驚雉逐鷹飛,騰猿看箭轉",百中虛文囿,蒼鷹掠地歸;是為破題。如何驚雉影,翻逐鷙禽飛;是為承題,不僅對仗工整,用典也十分巧妙。
詩中甚至還帶有"未乏風骨,則雉竄文囿”的意思,稱得上是寶玉平日裡作的那些試題中最好的,沒有之一。
要說缺點也有,為了用韻的規整,裡面的一些用詞刻板了一些,略失了一些靈氣,但是總的來說,瑕不掩瑜,寶玉這次的詩賦考試完全是超水平發揮了。
“先生覺得如何?”
寶玉美滋滋的,這四首試帖詩中,他也最滿意這一首,見文先生所見略同,美滋滋的問道。
文先生深深的看他一眼,忽然開口問道:“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何如?”
“先生……”
寶玉詫異的抬眸,見文先生一副問個究竟的樣子,思索片刻道:“先生之意,學生甚是明白,先生放心,學生識之,所為詩詞亦盡出於心。”
聽到他這樣說,文先生有些沉默,放下手裡的宣紙,走到窗前望著窗外冒出新芽的枝條,好半晌才又道:“今主上鳥盡弓藏,榮國府初亦有大功,卿真肯繼此朝乎?”
這話就有些大逆不道了,大明講究“子不言父過”,更別說這樣直剌剌的抨擊當朝皇帝。
不過寶玉並不覺得意外,作為文先生的入室弟子 ,文先生在他面前並不刻意遮掩自己的某些看法,幾個月下來,也足夠讓他對文先生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嚴格上來講,文先生不是傳統意義上忠君愛國計程車大夫,不管是從學識,見解,政見等等方面,他都有一種悲觀的自由。
他熱愛大明,願意花費幾年十幾年的時間走遍大明的山山水水,為大明各地撰寫地理志,卻又不是盲目的熱愛,或許是見的多了,他有自己的思想,能看出大明的不足,能看出執政者在某些方面的紕漏。
但是他不願意去改變,或者說他曾經嘗試過想要改變,失敗了,之後就一直抱著這種比較消極的想法。
他今年不過三十有八,如果他願意的話,完全可以再次出仕,在朝堂上做出一番作為,但是他不願,寧願隱居在鴻升巷閉門不出。
寶玉並不知道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但是他覺得,文先生不應該這樣暮氣沉沉,更不應該被打擊一次就放棄嘗試。
不過既然是文先生自己的選擇,他也沒想過主動發表什麼意見,當然,眼下文先生主動問起,他也願意告知文先生他自己的看法:“學生願意。”
聽到這四個字,文先生身子一顫,轉過身直直看向寶玉:“是何也?能言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