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知大周即將出兵漠北後。
左谷蠡王便主動向那匈奴單于請戰。
待得到匈奴王庭允許後。
左谷蠡王當即便要甩開右谷蠡王,帶兵奔赴雲中一帶。
欲要讓那大周朝時隔十餘年,在此品嚐一番狼衛所帶來的恐懼。
好以此一雪當年狼衛十不存一之恥。
外加實現一些不可告人的計劃。
然。
就在其即將出兵之際。
當年的大周降將,新狼衛的軍師陸仲義尋到中軍大帳。
與其好一番徹夜長談。
那一番徹夜長談後。
左谷蠡王強行壓住那顆因急於復仇而瘋狂躁動的內心。
稍稍冷靜下來的左谷蠡王,最終還是選擇了陸仲義的計謀。
一來,陸仲義雖為降將,但對其卻有著救命之恩。
當初漠北決戰時,若不是降將陸仲義傾力相助。
他絕無可能自趙青的瘋狂圍殺中脫身而出。
只要能逃脫,莫說麾下狼衛十不存一,即使全部戰死那又何妨?
只要其還活著,那麼其隨時都可以重建狼衛。
也正因此,陸仲義在其心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二來,彼時匈奴內部因大單于與左賢王不合,隱隱約約間竟有著分裂的趨勢。
自去年冬季那場百年難一遇的天災過後,匈奴內部便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以匈奴單于為首的一眾王侯、部落首領主張趁著大周關中大災之際南下中原。
以左賢王為首的一眾王侯、部落首領則主張西攻,入主西域後,進而對中原徐徐圖之。
而左谷蠡王自然是支援南下派。
也正因此,其方才會主動請戰。
在其看來,此戰若大獲全勝,以左賢王為首的西攻派勢必會土崩瓦解。
到了那個時候說不定自身便可憑藉戰功接任左賢王。
左賢王在匈奴內部便相當於中原的太子。
待老單于死去後,其便可以左賢王的身份接任大單于位。
也正因此,此戰左谷蠡王只可勝,不可敗。
三來,則是其必須儲存一定的實力,用以防備將來極有可能會發生的不測。
其所謂的不測並不單單指左賢王可能會有的臨死反撲。
更指那當年被滅國的東胡餘孽。
即遷居於鮮卑山一帶的鮮卑部落。
以及遷居於烏桓山一帶的烏桓部落。
當年東胡汗國裡兩個最不起眼的小部落。
其在匈奴與大周互相討伐而無暇他顧的兩百餘年裡。
已然悄無聲息間發展成了兩個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