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的眼神逐漸堅定。
怎麼接觸令尹是個大問題,想到已經被大卸八塊,躺在冰窖裡面的那隻挖洞小能手,他覺得有些可惜。
如果可以挖一個直通令尹府的地道,那事情就方便了許多。
當然,這只是想想罷了。
按照情況來看,令尹只有半個月好活了,他必須要抓緊才是。
張驥仔細想著腦海中關於劉長安不多的資訊,最終想到了一個關鍵詞——紅繡院。
在最初公佈劉長安死訊的時候,滿大街流傳著一則訊息:荀雲和鹹朗誅劉長安於紅繡院。
之後隨著鞏固統治的需要,劉長安的一些小愛好也被公諸於眾。
譬如他日日流連紅繡院,夜御七女,還葷素不忌就連丫鬟小廝也不放過。
譬如紅繡院的那個老鴇也是劉長安的姘頭,伺候他的次數最多。
譬如在和小廝們胡鬧的時候,令尹居然還是被動的一方。
譬如令尹在全城缺糧的時候,一頓要吃一百零八道菜,大多數動都沒動就被倒掉了……
最後這些小道訊息匯聚成了一個鐵一般的事實。
那就是在寧都城被兇獸圍城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身為令尹的劉長安不顧民生和災情日日流連紅繡院,百姓們大片大片的餓死而紅繡院的血食卻多的吃都吃不完,最後只能倒掉。
在這種時候,這麼做相當於殺民,引起了全城人的民怨!
更讓人憤怒的是,據傳將士們在戰後需要血食恢復身體,而劉長安卻說喝米粥已經很好了,把大量的血食調撥給紅繡院的妓女享受也不肯給將士們分毫。
劉長安的“罪證”,佐證了荀雲和鹹朗誅殺他的正義性。
對於這種勝利者的說辭,張驥一向是聽聽就算了。
原本這和張驥半毛錢的關係也沒有,劉長安的小故事他只是當作茶餘飯後的閒話來聽。
但是現在,因為要對劉長安實施強制歸化,這個小故事和他有了一塊錢的聯絡。
不說別的,剛剛打完的寧都城保衛戰到底有多少收穫一目瞭然。
那上百萬只兇獸不夠將士們吃,只能讓他們喝米粥?
呵呵,血食多到連民眾都能領血食當凡食吃,何況軍隊。
至於這些東西都進了紅繡院就更可笑了,紅繡院的人得有多大的胃,才能吃得下那數萬噸的兇獸肉!
這無非就是給紅繡院安上一個罪名,給荀雲和鹹朗盡屠紅繡院諸人一個合理的藉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