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凌風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還是被這戛然而止的音樂驚到了。
主持人還一臉慈祥的笑容:“要不要給你們再放一遍?”
頗有種聽力考試的即視感。
臺下的觀眾也愣住了。
“啊”是所有音樂中最常見的一個字。
基本上每三首歌就有一個“啊”。
它不像是那種很有特色,很有穿透力的歌詞。
單憑一個“啊”,是沒有任何辨識度的。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這個“溫馨提示”一點用都沒有。
主持人好心的給他們再放了一遍。
這一次,凌風在心中的聲調譜上,給這個聲音標註了一下定位。
主持人還在提醒大家:“你們每個人手中都有三次讓嘉賓單獨唱三個字的機會,如果這三次你都用完了,但你還沒有猜出是誰的話,那你就要被淘汰了。”
評委席的裡的好多人也驚呆了。
他們都是透過第一輪的廝殺,才給自己換來了今天的評委名額。
可沒想到,到了評委席還是會被淘汰。
哎,現在行業的內卷這麼嚴重嗎?
主持人拿著手卡,說道:“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歷史悠久,朗朗上口。一首《送別》可以讓大家先感受一下歌唱者們的實力。”
隨後,舞臺上的燈光突然發生了變化。
在這三十個人的上方,有五盞燈正在發著光。
所有人都穿著同樣的白色西裝,頭頂帶著一個巨大的銀色面具。
所有人齊聲開始唱歌,但節目組巧妙的設定了他們的麥克風。
讓他們按照順序,每次只能播放一個人的一個字。
“長”“亭”“外”......
所以大概30秒左右的時間,一首歌就完全唱完了。
凌風一直在手上的本子裡寫寫畫畫。
一旁年齡比較的那個評委,一臉痛苦。
這怎麼寫啊?
到底是哪個啊?
我根本就看不出來啊?
別說是一個你根本就不熟悉的聲音了,就算是一個你經常能聽到的聲音,也不一定能在30個人中精準的找到他。
因為這些聲音不給你思考的機會。
就是一個接著一個,排著隊的往你腦子裡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