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董事會都心知肚明,現在的雷曼,還有被騙的價值嗎?
就是白送,恐怕都沒有人敢接手他們這顆燙手山芋!
公司的真實經營情況,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獲得一筆龐大的現金流,然後以快刀斬亂麻的雷霆手段,剝離掉那些“有毒”資產,這樣才有逃出生天的希望。
否則,雷曼公司,就要永遠定格在一百五十八年了。
美利堅那些孤注一擲,成功抄底的投資者們,都在興高采烈,慶祝他們的投資正確。
而陳偉東比他們還要高興。
在雷曼公司的股價暴跌暴漲之中,除開交易成本,無窮大基金在雷曼公司身上,一共賺到了近四億美元。
雖然以無窮大公司現在的體量來說,有些微不足道,但畢竟這個錢來得太容易了。
這種利用資訊差,風險極小的套利機會,又有誰會不喜歡呢。
如果再來上幾次,公司一整年的科研經費,沒準都能搞到手了。
只不過,他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因為實在太忙了。
從歐洲回來之後,無窮大公司就立刻組織國內有數的計算機公司,聯合對“虛擬世界”的搭建,展開了更加深入的探討。
想要用最短的時間,儘可能的完善虛擬世界,這個工作量絕對可以用“海量”來形容,這就少不了要集思廣益。
雖然無窮大公司的計算機部門,放在整個亞洲來說都是首屈一指,且擁有數以萬計的程式設計師,但僅憑他們一家公司,仍然吃不下這麼大的蛋糕。
強行吃獨食,只會拖慢虛擬世界的進度。
因此,除主幹程式以外,其餘的分支業務,都被以招投標的方式,分配給了國內的中小型網際網路公司,由他們來負責剩餘板塊的構建和維護。
除此之外,還有“腦機介面”的相關技術,也是他們接下來的重點攻關課題。
他並不希望國內的企業,過度依賴無窮大公司提供技術支援,只有百花齊放,互相競爭,才能擁有持續的創新能力。
無窮大公司搭個臺子,有錢大家一起賺的做法,贏得了無數工商界人士的讚許。
因美利堅次貸危機而帶來的經濟衰退,逐漸轉變為繁榮。
到處都是新興行業帶來的鉅額收入,到處都是因為虛擬世界而受益的人,大家都滿懷信心。
身處這個大時代的人們,最大的感觸,可能就是零八年之前工資年年漲,零八年開始有所回撥這件事了。
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因為二零零八年整個社會的失業率也才不過4%而已。
再加上各種政策的刺激,都大大削弱了“次貸危機”造成的影響。
以至於國內許多人,完全沒有感受到“經濟危機”帶來的殘酷,等回過神來,卻發現危機早已經遠去了。
之所以有這種錯覺,是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在這個階段仍然是以內需為主,國內人口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費需求急速增長,產能大部分都可以做到自我消化。
就像電視新聞上經常提到的“家電下鄉”,就是這個時期誕生的產物。
對農民購買家用電器給予補貼,讓農村扛起消化過剩產能的任務,一直是我們拉動內需的不二利器。
另一方面,次貸危機之所以席捲全球,是因為美利堅的金融機構,將抵押貸款證券化,把債務風險擴散到了全世界。
但是這個時期的華夏金融機構,國際化程度還非常不足,持有的歐美證券資產規模很小。
因此,非常幸運的躲過了國際資本巨頭的鐮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