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平時研究,都是看設計圖和相關資料,為了讓陳偉東和林澤巨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才做了這段動畫演示。
陳偉東一下打起了精神,真正全神貫注的聽他說明。
畫面中是一個正方形的電池板,上面有許多連成整體的聚光透鏡,每個透鏡直徑三十厘米左右。
下方是一層合金膜。
在透鏡光線聚焦的位置,鑲嵌著一個個數毫米大小的矽片。
最底下,則是一個體積很大的散熱裝置。
“這是我們研發的聚光多結太陽能電池,因為採用了多層合金,離子注入技術,在同樣二十毫米的厚度上,堆疊了三層太陽能轉化層。”
“分別可以吸收可見太陽光、不可見紫外線、紅外線三種不同的太陽能輸出,轉換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五十二,大大突破了當前能夠達到的現代技術瓶頸。”
“在採用同樣一千倍聚焦的情況下,一平米的太陽能板,電力輸出可以達到1.4千瓦。”
“一平方公里的太陽能發電組,每小時大約可以提供一百萬零五千瓦的電力供應。”
“如果有十萬平方公里,全部用作開闢太陽能,差不多可以滿足供應全國的電力需求!”
他越說越激動,最後走到會議室的國家地圖下方,指著一個位置說道:
“我們國家西北地區,有大量的荒原沙漠,這些地方完全可以開闢作為太陽能發電站使用。”
“西北地區,降雨稀少,每年日照時間長達三千個小時,強度又高,是非常理想的太陽能電廠建設地。”
林澤巨笑了起來:“十萬平方公里!那我問一下,一平方米的聚光多結太陽能電池,成本價格是多少?”
趙工瞬間語塞,愣了半天,才嘆了口氣。
現在哪怕是最普通的平板式太陽能電池,每平方的價格也達到了三千多元人民幣。
這種特製的聚光太陽能電池片,其成本最早的時候,是普通太陽能電池晶片的一百多倍!
雖然經過長達八年的改進,製造成本一降再降,他們也研發出了幾塊太陽能板共用一塊晶片板的串聯技術,但每平方的成本依然不會低於上萬元。
從發電成本來說是降低了,但從總投入來說,卻反而增加了。
以這個成本計算,一平方公里的太陽能發電站建設,就需要投入大約二十億人民幣!
公司再有錢,也無法承擔這樣高昂地建設成本。
國家也不可能,為這麼大一筆開支買單。
他們掌握這項技術已經很多年,但也只是在世紀初釣美利堅財團,以及後面支援非洲基地的時候生產過幾批。
技術上,聚光多結太陽能電池,已經完全達到了實用的能力。
但由於製造成本太高,仍然只能由實驗室,小規模的製造。
普及,則還是一個遙遙無期的夢想。
他回到座位上,垂頭坐了一會,才抬起頭來,用堅決的語氣說道:“我們會盡一切努力,繼續將成本降下來,讓大規模生產成為現實。”
“我相信,未來太陽能,必將會成為我們主要的能源來源之一!”
陳偉東帶頭輕輕鼓掌:“說的很好!我們進行科學研究,就是要為人類服務。”
“我非常期待你們的研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果!”
他側過頭,小聲和林澤巨交流了幾句,又狀似無意的問道:“如果我有一千八百倍的聚光透鏡,你們能對現在的聚光多結太陽能電池進行改進嗎?”
“一千八百倍!”
方維民悚然大叫了出來,“我聽說米國最新型號的衛星上,也才安裝的是一千六百倍的聚焦透鏡啊!在焦點處,溫度達到了一千八百多度,這個難度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