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在經過一番思考後,決定採取一種折中的方式。
他準備回去就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提前做好應急預案,採購一批足夠供應上百萬人的保障物資,並對這個訊息嚴格保密。
同時,他也希望氣象小組的研究人員,繼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一旦有新的預測結果,立即向他報告。
他決定以靜制動,既做好應對準備,又不過度反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與此同時。
陳杰在出院之後,也終於開始了他的抄底計劃。
他先是指揮旗下基金操盤手,夥同無窮大證券大舉買入建築、交通、電力、原材料等基建相關板塊。
然後又對那些因為股災被錯殺的“績優股”,進行價值重估,分批建倉。
連續十二個交易日的淨流入,硬是將上證指數從2700點附近,拉昇到了3200點。
在國慶節之前,給股民帶來了一波實實在在的“紅包行情”。
更重要的是,美利堅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許多投資者和機構紛紛從美股市場撤離,以規避風險。
這些流出的資金,在全球資本市場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很快就將目光,對準了A股這個“避風港”。
這些外資的湧入,致使A股市場情緒再次升溫,走出了一輪小牛市行情。
十月中旬。
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
雷曼公司終於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白武士”。
大通曼哈頓銀行,強勢擊退了眾多國際機構買家,成功收購雷曼手中持有的無窮大公司1.2%股權。
他們付出的代價,除了28億美元現金以外,還需要承擔起幫助雷曼剝離有毒資產的任務。
交易完成後,洛克菲勒財團對無窮大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升至10.2%,成為第四大股東。(之前是陳杰)
這份交易計劃披露之後,引起了華爾街的巨大轟動。
一方面,雷曼逃脫昇天,成功續命的訊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另一方面,絕大部分人都認為,大通曼哈頓銀行的這筆收購,溢價有些偏高。
無窮大公司作為一家亞洲金融科技公司,雖然近些年發展勢頭迅猛,但現在市值已經高達1.4萬億港元,後續成長空間有限,很難再有所突破。(西方很多科技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1.2%的股權,在如今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透過大宗交易,根本就不值那麼多錢。
更別說還要幫助雷曼處理那些令人頭痛的有毒資產了。
這筆收購,很有可能會把業績一向平穩的大通曼哈頓銀行拉下水。
高盛現任CEO勞爾德·貝蘭克梵,在被媒體問到相關問題時,也戲謔的表示,“美聯儲今年要救的銀行,恐怕還要多上一家了。”
然而,在華爾街眾多機構都不看好這筆收購時。
年事已高的小約翰·洛克菲勒本人卻絲毫不為所動,甚至暗笑這些人,根本不懂這筆交易的真正價值。
這件事的討論沒有持續太久。
因為十月底,是上市公司集中釋出三季報的節點。
而等到無窮大公司公佈三季報時,全世界投資機構的目光,都不得不再次聚焦到了這家才成立十年的年輕公司上。
根據報告顯示,無窮大公司三季度的累計總營收為1258億,淨利潤456億,同比增長226%。
資料公佈的次日,無窮大公司股價暴漲13%。
恒生指數大漲4%,深證成指暴漲7.2%,兩市超過五百隻股票漲停。
收盤後,多家頭部券商紛紛發表了各自的看多觀點。
甚至還有的機構表示:“這是華夏經濟在金融危機之後,經濟起底復甦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