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就是他所處的位置,得到的資訊要比普通股民多的多,自然對監管層推出來的各種利好訊息,信心不足。
普通股民,看見一點利好訊息,可以嗷一嗓子的衝進股市抄底,但他不行。
他手上的資金實在太多了,進進出出都很麻煩。
股市接下來究竟會怎麼走?觸底回升,再創新高?還是說,反彈一下繼續向下?
沒有人知道。
這種無法掌控未來的迷茫,讓他很沒有安全感。
這無關身份和高度,哪怕是站在政治、金融界頂端的人群,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大家都是在摸石頭過河。
誰也沒有強多少。
不過,有一個人例外。
那就是阿偉。
看他現在還是一如既往的從容、淡定,說明他的心中,很有可能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所以,他相信,阿偉這次也一定能指引他,攀升到一個新的高峰。
果然,陳偉東在思索片刻之後,就非常篤定說道:“A股這個位置,非要說是底部,也是可以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造成這次股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美利堅的次貸危機。”
“而次貸危機的形成,是因為美利堅的銀行,將房屋貸款放給那些缺乏還款能力、信用狀況較差的人群,最後大規模信用違約造成的。”
“這裡有個關鍵誘因,就是過度的資產證券化。”
美利堅對房子的按揭貸款,實際上是買房者、開發商、商業銀行籤的一個“三方協議。
比如說你要買一個房子,錢不夠,銀行就會把你想要買的房子做抵押,給你貸款,讓你去買。
然後,銀行就可以每個月都收你的按揭,這一收就收二十年。
如果你有能力償還這些錢,當然沒有什麼事。
對於這份“三方協議”,我們國內的銀行會選擇把它鎖進抽屜甚至保險櫃裡,生怕弄丟了。”
但美利堅就不一樣了,他們的金融業非常發達,銀行手裡的這份“三方協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得上是一種資產。
既然是資產,那就有價值。
因此,這份“資產”很快就吸引來了三個人。
一是投資銀行,二是保險公司,三是評估公司。
這三個人做了一件非常大的事,就是“資產證券化。
美利堅的銀行不想把這些資金沉澱二十年,影響資金的週轉效益。
所以,投資銀行一來,他們就正好一拍即合,同意對房地產按揭進行證券化改造。
於是,美利堅的各大銀行就把手裡的房貸按揭業務全部打包,賣給了華爾街,華爾街又對它進行重新設計包裝,賣給了其他的投資者。
這解決了三大問題:
投資者有了新的產品,得到了高的回報,只需要忍受一點風險。
貸款的這些購房者,也能享受到比較低的貸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