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性收緊IPO節奏。
讓業績優秀的企業優先上市,目前處於虧損或業績下滑的IPO企業,嚴查上市流程,將公司口碑聲譽納入考核,申請階段查出問題,也要擔責。
對於主動撤回的企業,三年內不得再提交上市申請。
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
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情形,或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積現金分紅低於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透過二級市場進行減持公司股份。
對業績造假、違規披露行為進行重罰。
賭場是有規矩的,但我們的股市沒有規矩,這是一個有人可以看到別人牌的賭場。
金融市場的特點就是資訊高度不對稱,所以監管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嚴格執行強制性的資訊披露制度,使得資訊透明,保護投資者。
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
將投資者的保證金比例由原來的100%,降低至80%,讓投資者可以用更高比例的槓桿進行融資.
陳杰拿出來的這份檔案,其核心內容就是要把A股這個蓄水池的蓋子開啟,讓更多的資金進來,然後把出水口把控嚴實,這樣一來,池子裡的水位,才會不斷往上漲。
會議室裡的許多人,在大致看完檔案之後,都微微側頭,互相討論起來。
降印花稅是財政部的事、放水注資是央行的事,調整槓桿是銀保監會的事,而陳杰提出來的這些要求,大部分都在證監會的職能範圍內。
證監會完全不需要進行多部門協同,就可以單獨敲定這些規則的修訂。
於是,這個壓力,又來到了尚福林這邊。
他臉色凝重,有些騎虎難下。
陳杰提出來的這些問題,基本都是他們平時知道,但又不想觸碰的,但現在既然在會議上被提出來了,他也不能完全無視。
否則,會議解散後,今天的內容肯定會流傳出去,到時候,不僅是上面,就算是億萬股民,也會大罵他不作為。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中金公司的董事長李劍閣,率先開口道:“陳杰提出來的這幾個問題,抓住的點還是比較穩的,直指市場漏洞啊。”
“像大股東的減持問題,這個問題就抓的很好,要不然的話就沒完沒了。”
“但這個問題,涉及到華夏資本市場的定性問題。”
“我們必須要從根本上,考慮到華夏資本市場的方向,更不能把大股東減持,當成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環節。”
“現在我們有一千五百家上市公司,基本上除了四百多家國有的控股上市公司以外,其它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家族企業的一股獨大。”
“這種背景下,他們就是把上市公司和公司股東,作為兩個主體,在減持的問題上截然分開了。”
“股市給了民營企業上市公司一個動能,一個新的高度,但有許多大股東的心思,老是放在減持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做強做優”上面。”
“市場資金進入上市公司,大股東只有把精力放在上市公司主體上,才能帶動其他中小股東共贏。”
“IPO發行的高價,全都是幾毛錢一股折成而來的,上市公司的IPO價格,經過三級放大(資產評估、溢價發行、掛牌交易),這三個過程使得大股東手裡的股份,怎麼減持都合適,幾乎沒有成本。”
“所以規範減持,確實已經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李劍閣的態度,就是中金的態度,他的發言讓許多還在看風向的人,不再搖擺,紛紛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這場討論中,多數人,還是贊同陳杰的幾點提議的。
畢竟這對市場來說,算得上是一個修復性的長期利好。
沒有人希望,在股市進行投資的時候,隨時都要提防上市公司會不會暴雷、大股東會不會在股價高位,突然減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