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大部分股民並不知道,證監會的存在,本質上是為了幫助企業更好的融資,而不是讓股民在這個市場上賺到錢。
在決策層的眼中,這輪牛市在5月30日就已經差不多結束了。
當時的貨幣政策,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轉折,國家開始調高存款準備金率。
這一調整意味著整個市場將要開始缺錢,逐步減少市場上的流通貨幣總量。
530事件,是市場向股民發出的明確變盤訊號。
只是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有人都被暴漲的行情衝昏了頭腦。
至於為什麼530以後大盤還在漲,其主要原因還是“主力資金”沒有完全脫身,他們需要儘量做到悄無聲息的走,才能避免引發系統性風險。
如果說公募基金裡面全是草包,那“國家隊”裡的操盤手,絕對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在股權分置改革資訊發出後不久,證監會同意了外資機構進入華夏股市,很多人以為讓外國人抄了A股的底,其實錯了。
外資機構從審批購買股票需要很長的時間,等他們進場的時候早就是牛市了。
誰在998點抄底了?陳偉東作為重生者當然清楚,就是社保基金!
他們幾乎完美的吃到了整輪行情,從“530事件”後開始減倉,最終從市場中完全脫身。
530以後,牛市行情已經名存實亡,小盤股的漲停次數明顯減少。
市場分歧變大。
這個時候,出現最多的詞彙,就是“二八現象”。
即:20%的股票能有機會上漲,另外的80%只能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徘徊。
這百分之二十,就是大盤股。
很明顯,當市場已經處於一個高位時,大象突然起舞,並不代表市場要向更高的山峰發起挑戰,它們極有可能是在為某些資金提供掩護。
畢竟,大盤股通常是成熟穩定的企業,但由於業績太過穩定,增長空間就相對有限,也沒有什麼故事可以講,因此很難被市場資金炒作。
但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權重高”。
只要將它們的股價拉起來,就能營造出大盤很好的假象,讓小盤股裡的某些資金偷偷撤退。
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有證券行業中的資深人士,向市場鼓吹“市盈率”。
“瞧瞧,業績這麼好,市盈率還這麼低,這家公司的股價再翻一倍也不過分吧?”
“什麼?行情這麼好你居然沒賺到錢?現在只有大盤股沒怎麼漲了,趕緊上車,不然就要錯過最後的機會了!”
於是乎,無數在牛市後半段進場,還沒有賺到錢的股民,紛紛湧進大盤股,玩起了“價值投資”。
結果,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難怪之前市場行情那麼好的時候,你還反覆叮囑陳杰必須撤出來,這裡面的水也太深了。”
林澤巨有些後怕,拿起茶几上的水杯,一口氣全部喝了個精光,才慢慢緩過神。
“只是,這麼多股民被矇在鼓裡,高位接盤,真的不會出問題嗎?
此刻的他,已經隱約意識到,A股市場,或許就是一個針對散戶精心設計出來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