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無窮大公司總部大樓。
學術委員會多功能會議室裡,接近二百號人產生的熱量,讓整個房間裡熱氣騰騰。
工作人員不得不開啟中央空調,讓十七度的冷風來平衡這個溫度。
應顧所長的要求,無窮大公司派出了所有安保隊員,封閉了會議室所在的上下兩層樓。
除了和會議有關的研究人員,不允許其他任何人通行。
顧所長這次帶來的專家團,不僅是國防科工委的人,還有中科院、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幾個航天部門的人。
這中間,還包括了國家秘密成立的空天飛機研究小組。
國家對空天飛機渴求至極,早在一九九六年,就悄悄成立了這個研發部門,專項進行空天飛機的理論研究和實際研發工作。
在國內,只有很少幾個人,知道有這麼個研究小組的存在。
包括這些研究人員的家屬,都只知道她們的丈夫,去參加了一個絕密的研究專案,但去了哪裡,是研究是什麼,什麼時候回來,她們都不清楚。
實際上,他們都去了百京,國家綜合研究基地。
利用無窮大公司提供的超級計算機介面,國家空天飛機專案組作了很多研究。
情報部門,特勤處從國外費盡心機搞回來的情報,國外其它研究單位的最新材料、發動機、加工技術的進展,也第一時間送到他們手上。
就是希望能對他們的研究工作有所進展。
不過,他們的研究進度,進展一直不順利。
機身設計、氣動佈局、導航系統、維生系統等等,這些一般的航空航天難題,憑藉國內幾十年的研究積累,想要拿出一套穩妥的方案,並不難。
然而,最關鍵的動力系統,始終無法得到解決。
空天飛機,需要從地面,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飛。
之後,再以超音速噴氣機的速度,衝上幾萬米高空,最後,還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外太空。
如此複雜的飛行過程,即便是不懂行的外人也知道,這不是一套動力系統就可以解決的。
像普通飛機那樣起飛,就需要渦輪發動機,讓飛機可以從零,加速到三馬赫以下,要以超音速上到幾萬米高空,又需要衝壓發動機,將時速提高到二十馬赫。
最後,在脫離大氣層的時候,還需要火箭發動機,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飛行至少上百公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專案小組嘔心瀝血,但還是進展緩慢。
他們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最終還是承認,以目前的技術水平,最好的辦法還是像米國人一樣,放棄從地面起飛的思路,用大型運輸機,將空天飛機帶到高空,從高空發射。
這樣的辦法,可行是可行。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必然降低了空天飛機的運載量。
其實用性,將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