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窮大公募基金呆了一會,陳偉東和林澤巨就馬上返回公司了。
一路上,他腦子裡想的都是如何利用天道系統。
說實話,無窮大公司在華南市的總公司,是他的根本,但不是他未來的出路。
之所以把總部設立在這裡,並且建立研發基地,還是他兩世身為華夏人,對自己祖國的熱愛,想要為國家的強大貢獻一點力量。
否則,憑他的特殊性,在國外,也能夠幹出翻天覆地的大事。
他最終,還是要執行他早已確立的烏托邦計劃。
這也是包括林澤巨在內,等等一直追隨他的人,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不管是為了自己、家人、後人的未來,還是那些因為共同理想而聚集在一起研究人員,烏托邦計劃的實施,都必須進行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無可避免的,要做許多超出研究範圍的大型科研活動。
他想要不惹麻煩,就不能公然在國內研製這些裝置,特別是那些研製出來的裝置,絕對不能讓人看到,否則連自己也會陷入到危險的境地。
現在的無窮大公司,已經不是單單一傢俬人企業那麼簡單了。
當擁有足夠多的技術,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一些普通企業,所不能從事的行業,例如軍工、航天、通訊等等。
這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鏈條,難以想象。
軍工企業軍轉民這麼多年,在無窮大公司的技術支援、各種先進裝置的幫助下,成功從困境中突圍,生產的產品不但暢銷國內市場,也走向了海外,取得了豐厚的利潤。
那些企業的規模本來就不大,但不管是技術人員,還是熟練工人,都比其他民營企業更雄厚。
得到無窮大公司的技術支援和授權,發展的勢頭也遠超其他企業。
國內的大型軍工企業,形成了幾十個機械、計算機、電視機、顯示器、記憶體、硬碟、音效卡、顯示卡零部件的巨型企業。
而這些巨型企業,又因為業務擴張,帶動了周邊材料、元器件、銷售、服務等環節的公司發展,形成了一個結構緊密,從業人數上百萬,龐大的產業相關集團。
這個產業集團的年產值,達到了上千億美元。
而他們大多數都依附於無窮大公司這個核心,所有最先進的技術專利,幾乎全部來自於無窮大公司的六大實驗室。
這些技術專利,按照股權劃分,大多數集中在陳偉東的身上。
陳偉東也很早就設立了遺囑,如果他出現了意外,那他所擁有的那部分專利所有權,將由陳杰接替,假如陳杰也不幸去世,那專利所有權將轉交給林澤巨所有。
也就是說,要是陳偉東和陳杰都出現意外,那這些專利技術所有權,將有可能流失出去。
畢竟,上面有不少人,始終認為,林澤巨這種才是真正的外資,純粹的商人.
因此,最重視陳偉東他們安全的,不是陳偉東本人,而是國家。
為了保證專利歸內資所有,國內對陳偉東和陳杰的保護措施,嚴密到了常人不可及的地步。
回到公司後,陳偉東立即讓學術委員,從各個部門調集人手,加快天道系統的建設,並抽調出一些對金融模組比較熟悉的工程師,著手開發“智慧操盤手”系統,希望能夠儘快實用化。
接近六百人,投身於這場浩大的工程中,沒日沒夜的奮鬥在實驗室、圖紙電腦前。
無窮大公司還以重要科研專案為由,從空間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環境研究所等等,國內一些知名研究機構,採集到的了數以億萬計的科研資料,整合起來,充實進了天道系統。
天道模型,從最初一個簡單的球體,不斷髮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形狀、層次、地質結構、內部應力、引力大小、大氣壓力、不同區域物體對氣流變化的影響,海洋、湖泊、河流、礦藏地脈.
不同物質的物理規則,變成了數學模型,讓模擬藍星環境中的每一個物質,一滴水、一片葉子,都同樣真實。
宏觀歸宏觀,微觀歸微觀。
不需要觀察的部分,則是按照宏觀規則執行,並根據現實資料不斷修正。
要創造一個無限接近於真實的模擬世界,需要多長時間,永遠也沒有人知道。
但這,這一點也不妨礙他們,用最大的熱情,來構建這個世界,併為之傾注全部心血。
無窮大公司的一些研究員,有時候甚至都覺得,自己在扮演著和造物主一樣的角色。
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真正的人工智慧,會在其中孕育出來。
光子電腦專案組的成員,也發了瘋一樣,燃燒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精力,想要研製出效能更純粹的光腦,來為人工智慧的誕生,創造出條件。
一批批的研究人員,自願加入專案組,希望在光子電腦更進一步的同時,開始進行量子電腦的前期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