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成跟他們說,8084那幾年,華夏果斷選擇了大型機計劃,即:863工程的1代長城(曙光最早前身。
而島國,此時無論技術,市場,都基本與美利堅同步。
但是,一貫自大的島國人,感覺自己在大型機方面完全可以崛起於亞洲,因此,不切實際的盲目開始大型機算機的研製。
但是,在設計研發當中,諸多技術難題至使島國感到難以前行。
而美利堅為了達到早期的技術壟斷,因此以科技交流的形式,誤導島國大型機的發展,阻礙其像xl大型積體電路發展,使島國陷入了歧途。
在1982年,華夏已經完成長城1代大型機,以及曙光1號巨型機的製造與研發。
當時的華夏,因為剛剛開放,因此非常想知道自己與國際高科技技術標準相差的距離,生怕自己進入“閉門造車“時代。
1982年,長城2號大型計算機及其重要的技術資料,被那時天真的華夏人帶到了“紐約國際科技博覽會“,“東京新技術交流會“。
當時的他們還不懂什麼是技術壁壘,並且採取了華夏人一貫的“自卑弱點”,低著頭走進了所謂的國際科技殿堂。
在東京,島國專家在發現華夏的計算機技術,遙遙領先於他們的時候,十分醜陋的以所獲得的米國諸多學術資料,來對華夏人進行科技欺詐。
他們告訴華夏人:“你們的長城早就已經是十分落後的產品了“。
但是在美利堅,五角大樓對華夏大型機算機技術的高超,給予了十分高度的關注。
兩者幾乎同時進入了億次計算時代,他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
但是,米國人的思維不同於亞洲人,直線化,單一化,尤其在科技領域,有點刻意古板,一是一二就是二。
因此,他們希望與華夏秘密制定“高階計算機技術協議“來控制這種技術流入“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這些國家。
但是,華夏沒有答應。
而島國,則是藉此次交流會的機會,於第二年自行開發所謂的大型機算計系統,“昭和1號“。
當時,島國的精密加工確實做的比華夏好,因此產品的外觀都非常漂亮,不像華夏的那麼“土氣“。
華夏專家們進行了評估對比,一度放棄了長城、曙光。
1984年初,863計劃全面開始之後,由於當時有人力保,該專案才沒有被勒令下馬。
但是,華夏科學院遞交的報告稱:長城、曙光,由於技術相對於西方國家,處於落後階段,因此建議作為民用。
正是因為這個舉動,自己最先進的科技被流入外界,相關專案被全部關停,專案的研究小組也不得已解散。
此後的十幾年裡,島國和西方在大型計算機方面接連取得突破性進展。
計算機邁入每秒十萬億次時代。
而等到華夏反映過來的時候,已經遲了。
就算上面想要重啟這個專案,也因為找不到當年的研究人員而被陷入擱置。
而他,就是當年參與過曙光1號大型機專案的研究員。
因為不願意接受調崗,又不想畢生所學,沒有了用武之地,最終,他只能和那個時期的許多研究員一樣,遺憾的遠走他鄉,經朋友介紹,來到美利堅,繼續從事大型計算機的研究工作。
馬建成告訴他們,像他這樣的研究員,不在少數。
光是他在矽谷認識的,就有二十多位,都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來到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