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最後,這些汽車集團的負責人也表示,對於北加州太陽能公司的能力,表示一定的懷疑。
他們認為,想要建設成一個這樣龐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並且提供足夠的電力供應,是非常困難的。
這不僅僅侷限於技術上。
並且,石油產業如此匆忙的就被取代,代表著大批舊式轎車將要被淘汰。
許多家庭才剛剛購買了新轎車,如果被迫換成新型電力汽油混合型轎車,從成本上來說,也是不划算的。
因此,這些汽車工業集團,也對外宣告,這個替換過程,必然是循循漸進的,就算太陽能技術成熟,也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逐步更換。
隨後,美利堅的各大電力公司們,也紛紛找到了媒體,發表他們的看法。
電力公司的說法很簡單。
太陽能元件,主要是利用光電轉換,來使用的。
這就需要在光照下,激發內部的電子流動,以便能夠產生足夠的電流輸出。
因此,太陽能電池屬於直流電。
而直流電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它必須使用到逆變器,將產生的直流電轉變成為交流電,這才能夠走向民用。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不需要更換現有的輸電系統,他們也會支援太陽能電力逐步走向民用。
但是,如果要他們將現有的電力傳輸系統,全部轉換為直流輸電網,那這個投資就會高達數萬億美元,是個人都承受不了!
就在電力公司發表完自己的看法之後。
電器公司也迅速跳了出來。
他們向公眾疾呼:採用交流電,現有的電器全部可以正常使用,但如果採用直流電,那所有的電器就需要全部召回,進行電路改換。
電氣公司無法承受如此大的回收成本。
要是強行推廣太陽能直流電網,他們只能宣佈破產!
一個又一個行業,站了出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或是支援新能源的環保人士,無條件的支援太陽能。
或是激烈反對,太陽能過快的進入人們的生活。
或是猶豫不決,既肯定太陽能的好處,對人類工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又對短期內可能造成的混亂,表示擔憂。
整個二零零一年,全世界都在爭相發表自己對新能源的看法。
中東國家也感受到了壓力。
他們的石油資源,大概還可以全力開採幾十年。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們就開始準備,進行戰略投資。
希望在石油資源枯竭之後,還能依靠投資,繼續保持國家發展的動力支援。
在這個時期,面對越來越緊迫,現實的威脅,中東國家全部都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