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了保證精確度,我們的研究員在更換部件的時候,就需要進行不斷的除錯,這個更換所需的時間,很可能就是一兩天,甚至一個星期左右。”
陳偉東皺了皺眉,有些好奇的問道:“不能採用合金部件,保證較長的免維修時間?”
“我們已經在主要部件上,採用了合金製造,但要想提高使用時間,就只能採用更高強度、更耐高溫、更不容易出現磨損的特種合金。”
“除非,除非能供應我們大量的特種合金,要不然沒辦法....”劉偉濤作為現在材料部門的負責人,耐心的解釋道。
“材料材料....”陳偉東頭都大了,這個看起來普通的基礎學科,卻是大部分行業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如果材料品質不過關,很多東西都造不出來。
大千世界中的材料無所不包、無處不在。
吃、穿、住、行,每個人每天會碰到諸如金屬、橡膠、磁性、光電等眾多材料。
小到一根針、一張紙、一個塑膠袋、一件衣服,大到交通工具、醫療器械、工程建築、資訊通訊、航天航空,處處都有材料科學的身影。
但研究特種合金,也是一個非常燒錢的專案。
需要經過大量的實驗測試,才能確定最穩定,最符合要求的合金配方。
尤其是一些特殊領域,就是因為材料學科遲遲沒有進步,導致很多專案無法實現。
“專門設立一個特種實驗室吧,完全由機器人來操作....”陳偉東把自己的設想說了一遍,讓在座眾人從專業的角度,對他的構思進行評判和補充。
“這...這能行嗎?”趙工聽了他的想法,心裡一驚。
眾所周知,可以重複的才叫科學。
科研人員在每次實驗的時候,都會有記錄員,記錄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
記錄員的責任,就是將實驗的每個操作過程,分解成許多個步驟,並將每一個步驟的實驗結果,資料,如實的記錄下來。
然後,來進行重複的實驗,儘可能的無限接近於原實驗。
即便實驗成功了,儘管有非常完善的實驗記錄,但你想要完全重複上一次的實驗,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在第一次實驗就無意中成功了一次,但隨後,持續花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也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讓一次偶然變成必然。
因為人總有失誤的時候,人的手並不是最精密的儀器,因為一次操作失誤,造成整個實驗功虧一簣,這也非常正常的事。
如果全部操作換成機器人來進行,那麼就可以把實驗的誤差降低至最小。
而他們只需要調整機器人的某項數值,就可以讓機器人沿著一個設定好的方向,自動搞科研....
陳偉東的想法比他的猜測還要更進一步,但從理論上講,這樣對整體的科研專案來說,幫助也更大。
只是,這現實嗎?
劉偉濤和他手下的工程師,更是嚇的臉色發白,連聲叫苦:“陳總,你就饒了我們吧!這樣一個實驗室,你雖說不計成本的投入,可這個工程量太大了!我們拼死拼活,能完成一個實驗室都夠嗆,還不一定能成功。”
他們兩人一口氣報出一大堆困難,一個按照陳偉東設想的實驗室,那些機器人身上,不同的部件,所需的特種合金都不相同,有的要耐磨、有的要耐腐蝕、有的要不導電、有的要輕便......
太多要求了!
這些特種合金,就算自己合成,也耗資巨大,一點點就要很多的時間,有的,國內都沒有,還要向國外購買,甚至有可能買不到!
等這些問題解決了,還要加工,每個部件都要特別製作!
我的天,就算一切順利,一年的時間能夠完成一臺機器人的設計安裝,就已經是老天保佑了!
按照陳偉東的計劃,一個特種實驗室,根據功能不同,大概需要三到五臺智慧機器人相互配合。
還有資料收集裝置,試驗人員也要進行培訓,要有一個適應過程.....
這,簡直嚇死人!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