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組成成員,暫時只有克魯格教授和倪光南兩人。
之後會陸續擴充套件到十人為止。
只有公司某一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或者資深研究員,才有資格成為其中一員。
十個人將以投票的方式,公平公正評定每個研究員的專案課題。
當初陳偉東和克魯格教授討論了主要的研究方向,經過這大半年的深化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除了對一些基礎研究的鞏固,以及一些領域的深入探索,這半年的成績主要集中在超級計算機和晶片上的突破。
公司要用就用最好的。
由於光刻技術的進步,經過測試,他們製造出來的晶片,處理資料的效能,將比市面上的產品,提高大約百分之二十!
根據克魯格教授和倪光南重新改良的設計圖,晶片的結構更加緊湊,也留出了許多散熱空間,穩定性測試還沒有進行,但大機率不會差到哪裡去。
誰也想不到,當島國製造出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執行速度每秒10萬億次的計算機的時候,無窮大公司緊隨其後,很快就搭建出了兩套,每秒超過15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這還是穩定執行速度,不是那種取最高峰值,用來騙人的那種!
因為計算機在執行的過程中,並不能發揮全部效率,很多時候只有峰值速度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
這件事只有公司少數的幾個人知道,否則要是傳出去,必定會引發軒然大波!
不說世界影響,就算是國內的一些研究所,那些需要大計算量的研究單位,也絕對會分分鐘把他們公司擠爆。
國內僅有的幾臺超級計算機,運算次數才3萬億次。
平時用之前都要先寫申請,經過批准之後,還要排隊,輪到他們使用了,一個及其複雜的運算,很快就能得到結果。
每一個曾經藉助超級計算機,進行過輔助研究的單位,都對此深有體會。
另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精密儀器的研究。
雖然他們從島國搞回來一批精密裝置,但他們的目標可不僅僅是當成工具來使用。
不說改進,起碼也要做到能夠仿製的程度吧。
因此,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個儀器研究小組,對這些精密儀器展開了國產化研究。
畢竟儀器也是消耗品,總會有淘汰的那一天,而他們又沒有購買渠道,所以必須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哪怕拆壞幾臺裝置,也在所不惜!
二零零零年,二月。
陳偉東和陳杰,終於放下了手上忙碌的工作,準備回老家過春節。
只不過李晞兒,死活要跟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