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曾經在加拿大留學,因為模式識別和圖形學的研究,他獲得了去加拿大研究院工作的機會。
加拿大人給出的月薪,大約是7000加元。(摺合RMB約3.8萬)
這還是1981年。
但倪光南還是放棄了,他毅然回國,拿著70塊錢一個月的工資,從事計算機研究。
當時他返回國內,本來可以在計算所,搞世界尖端的模式識別課題,來個“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以博尊重。
可倪光南卻沒有,他選擇了研究最有應用價值,和市場最急需的漢字處理技術。
不得不令人敬佩。
有了倪光南的加入,克魯格教授也沒有再進行任何保留,直接將浸入式光刻技術,全盤托出告訴了他。
包括自己這段時間的構思,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兩人坐在一起,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而張主任此時最關心的,卻是這項技術的來源,到底是誰發明的?
如果是這個老外研究出來的,那這項技術的所有權,就有些爭議了。
他悄悄走到陳杰的旁邊,問起這件事。
然而,陳杰卻故意打馬虎眼,說要等新一批的研究員到了再說,這這讓張主任氣的吹鬍子瞪眼。
沒想到陳杰居然還有心機了,要跟他談條件。
關鍵時刻還是林澤巨站了出來,告訴他,是陳偉東打電話告訴克魯克教授,然後透過多次試驗改進的。
這個回答,讓張主任倒吸了一口冷氣。
連連搖頭,怎麼都不信。
陳偉東一個高中肄業的,搞金融很厲害,大家還能勉強接受,因為金融不涉及硬性技術面。
想要入門,到精通,也不是不可能。
但現在你告訴他,連半導體晶片研究都懂,這特麼不是扯淡嗎!
他們早就已經將陳偉東和陳杰,兩人所有的底細摸的一清二楚,就他們那個窮鄉僻壤,學校的物理老師,都還只是大專文憑。
別說什麼晶片了,就算是最基礎的家庭電路圖,他們要是能看的懂,都算他們高中沒有在混日子了。
“你愛信不信吧,別到時候你們想用,跑過來求我們。”
陳杰氣的轉過身去,有些不爽,竟然這麼看不起他們。
張主任雖然還是不敢相信,但聽陳杰說這項技術屬於無窮大公司,一顆懸起來的心也漸漸落了下去。
這次來無窮大公司參觀,大有收穫。
唯一令他擔心的,就是這個叫做克魯格的外國人。
關於他的身份資訊,上面動用了所有的資源,也沒有查出個所以然,甚至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
只知道他是陳偉東親自找來的。
現在的無窮大公司,已經具備了研發高精尖技術的初步條件,假以時日,他不懷疑會產出一些科研成果。
但這些技術,必須掌握在他們“自己人”的手中。
他很想找陳偉東聊聊這個話題,但一想到他還在島國,遲遲不歸。
就忍不住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