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華夏高鐵在後世聞名世界,但卻不是100%國產,內部有3%的零件,是需要進口的。
而高速軸承,就在這3%裡面。
不僅要適應各種天氣,還要抵抗高溫和磨損。
因此可見,軸承的技術含量有多麼的高。
包括工農業、家用電器等各個領域中的主機,其精度、效能、壽命、可靠性和各項經濟指標,都與軸承有著密切的聯絡。
就算是時間線往後拉20年,華夏也沒有完全掌握主要的軸承技術,距離突破行業封鎖,也還差一點點。
陳偉東他們一夥人走進生產車間,看見了一排排的裝置整齊碼放,地面打掃的非常乾淨,似乎還做了除塵處理。
這裡機器馬達的轟鳴聲也不小,但在外面的時候他們卻幾乎聽不到,顯然廠房都採用了隔音材料,大幅度降低了噪音。
這一點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都做不到,廠房也都亂七八糟的,直到後世才有一些改善。
同時他們還驚訝的發現,車間裡的操作工人非常少,基本上是1個人負責1~2條生產線。
國內一條生產線七八個人扎堆,都是很常見的事情,大部分工序都要依靠人工來完成。
在原料區,他們又看到了很多機械臂,正在來回移動。
從零件上料、裝卡、加工、檢驗到清洗、裝配、塗油、包裝等等一系列的加工程式,完全靠高精高效的自動化裝置完成。
人在流水線上幹久了,總會有打迷湖的時候,但機器不會,只要定期檢查維護好這些機器,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創造利潤。
隨行的一名部長告訴他們,僅有的幾名工人,也只需要抽空檢測產品批次的良品率就行了,不需要手動干涉這些機器的運轉。
聽見他這麼說,加上一路走來看到的,不僅是趙工和謝工,就連李雲他們幾個,也都被震驚了!
島國的工業,自動化程度已經這麼高了嗎?!
他們好幾個人都陷入了一種複雜的情緒當中,甚至有些自卑,因為這已經領先國內最少十幾年了。
就算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機械臂,他們也知道,這其中涉及的主控程式,就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出來的,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點有很多。
聽說德國的工業製造水平,比島國還要高一點,那該是有多麼強大啊!
想到這裡,眾人的情緒都有些低落。
幾名島國人的臉上雖然全程保持微笑,但心裡卻是極為不屑。
果然是鄉巴老,隨便看看我們的外圍車間就驚呆了,這要是到我們的實驗室去看,肯定下巴都會掉下來的。
然而,就在這時。
陳偉東卻突然說道:“中野先生,這些破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太低端了,我們華夏早就有了!”
他的這句話說出來,差點就把正在拿著水瓶喝水的日方人員噎死。
八嘎!大白天的說夢話嗎?!
華夏的製造業水平,他們又不是不知道,工廠裡面有很多人都曾經被派遣到華夏分公司工作過,對那邊的落後可是非常瞭解的。
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