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鑑定的方法主要有5種,其中比較常見的有血型檢測、DNA對比、遺傳標記物檢測等。
第1種是最簡單的血型檢測。
說到血,估計不少人都會想到古代的滴血認親,這事在戲文裡都唱爛了。
事實上,滴血認親在古代還是真事兒,這事兒從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就開始了。
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滴骨法,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緣關係。
《大宋提刑官》第一部第16集中,倩孃的丈夫被人殺死。
宋慈查出真相,倩孃的父親和魁就是元兇,而且和魁並不是倩孃的親生父親。
在公堂上,宋慈找來倩孃親生父親的骸骨,以滴骨法檢驗。倩娘刺破手指,指血很快滲入骸骨中,確認倩娘與死者有血緣關係。
說白了就是活人和死人認親。
還有一種活人與活人之間認親,就叫“合血法”,這個是影視劇裡最喜歡上演的橋段。
做法是將兩個活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係,不凝就是沒有親子關係,亂棍打死。
其實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一千多年來不知道害死了多少無辜的人。
像“滴骨法”,骨頭不管儲存在露天,還是埋在泥裡,它的軟組織都會腐敗,然後溶解消失。沒有皮肉保護,骨骼表面就腐蝕發酥,血也好,水也好,尿也好,都能滴進。
“合血法”也很扯蛋。
血液之所以為紅色,因為含有大量的紅細胞。紅細胞由血紅蛋白和細胞液組成,細胞液含有鈉離子、氯離子等電解質,電解質濃度約為0.9%,而清水中電解質濃度為0。
我們都知道一個物理現象,水會從低濃度流向高濃度,因此當血液滴入清水時,水分子會自主流向紅細胞內。
紅細胞內的空間有限,當進入的水分子達到一定量後,再也承受不了壓力的細胞膜就會破裂,血紅蛋白失去阻隔後便自由流動,逐漸在水裡均勻地分散、分佈。
這就是兩滴血相互融在一起的原理。
也就是說,其實任何人的血液都會相融。
滴骨和合法不靠譜,但是血型認親還是靠譜的。
血型檢測是分別採集受檢者雙方的血液,然後將被鑑定者和被比對者的血型進行對照,一般可以確定親子關係。
陳棋曾經在前世的時候就碰到這麼一個病人。
當時17歲的兒子因為肝衰竭急需要肝移植才能救命,但一時沒有合適的肝源,病人也沒時間等了。
所以當爸爸的非常堅定的要求將自己的肝割一部分下來給兒子,做“活體供肝”,是一個偉大的父親。
可是當時一做檢查,完蛋了,因為兒子是O型血,媽媽是A型血,而爸爸卻是……AB血型……
BGM響起:“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愛它~~草原就像綠色的海~~氈包就像白蓮花~~牧民描繪幸福景~~春光萬里美如畫~~啊~~~~”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知道真相的爸爸當場就離開了醫院,第二天送來一張離婚協議書。
過了一週,兒子因為得不到肝源,最終死於肝衰竭,17歲……
媽媽的在兒子死後當天就跳樓自殺了,42歲……
當爸爸後來再次出現在醫院裡時,是對著妻子(或前妻)的屍體放聲大哭,不知道哭的是家破人亡,還是哭自己的委屈,或者是後悔自己一走了之。
總之這家人都很慘,所以不要出軌,不要做虧心事,有些時候報應不是不到,只是時辰未到,害人又害己。
(血型親子鑑定表我給放到了“作者說”裡面,有懷疑自己孩子是不是親生的讀者,可以對比一下,哈哈。)
親子鑑定的第2種檢測方式,叫“DNA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