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子小的女醫生或者小醫生們,這時候都受不了這血淋淋的剝臉皮行為,一個個都恐懼到極點。
實在是這臺手術的出血量從一開始就很大,趵突泉呀。
手術醫生有心理準備,可觀眾沒有呀。
而年紀大的專家們則一個個扶著眼鏡,瞪大了眼珠,想看清楚臉皮下面,這凸出的骨質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大家有一個共識,這是骨質異常增生,但為什麼會增生誰也不知道。
別人不知道,陳棋和葛明華教授卻知道,他倆已經做過“活檢。”
所以手術直播話面裡,又傳來了葛教授的聲音:
“各位同道,現在大家是是不是覺得自己看到的是典型的顱骨增厚,然後顱骨外板和頂骨呈單側泡狀膨大,骨內板向板障和顱腔膨入。
CT片子上,增厚的顱骨中可以看到侷限和瀰漫的射線透明區和濃密區並存,看起來極其與Paget變形性骨炎的表現相似。
所以看起來這個是顱骨,並且有擴大和硬化,可從額骨擴大到枕骨,導致面部受累,眼眶和鼻腔狹窄及鼻竇腔消失。”
多媒體教室裡議論紛紛,骨科和五官科的醫生們則有點嗤之以鼻,覺得葛教授講得太淺了,大家眼睛又不瞎,早就看出來了。
蒙玉書還在跟旁邊的幾個老朋友聊天,暗示葛明華就這水平也想競選學部委員?
但隨後鏡頭前就出現了一病理切片的圖片,葛教授的聲音再次傳來。
“各位同道,這就是昨天晚上我連夜對病人骨質做的“活檢”報告,大家可以仔細看,這個凸出物並不是正常骨組織。”
許多人眉頭一皺,心想這不是骨組織那是什麼?
蒙玉書教授、方兵教授和曹立春教授,這三位競爭者更是恨不得把臉貼到電視螢幕上去。
“對,這不是正常的骨組織,而是骨組織被吸收後,取而代之以均質梭形細胞的纖維組織和發育不良的網狀骨骨小梁,我猜測可能是網狀骨未成熟期骨成熟停滯或構成骨的間質分化不良所致。”
這個結論一出,原本大多數人支援的“骨纖維瘤”診斷就要被推翻了。
蒙玉書顯然並不服氣:“不是纖維瘤那又是什麼?書上還有什麼診斷比纖維瘤更符合疾病現狀的?”
旁邊一個專家提醒道:“也許這是一種新型的,未被認識的疾病呢?”
“哈,就他葛明華還能發現一種新型疾病?開什麼玩笑?”
方兵教授顯然也挺不服氣。
旁邊一位北大的教授怒了一句:
“老葛連病理切片都拿出來了,這就是證據,你們這麼懂,就一定確定是骨纖維瘤?大家可都記著了哈,瞧這二位給出的明確診斷。”
另一個北大醫院的教授也諷刺道:
“老懞、老方,你倆牛了呀,人家好歹有活檢,有輔檢,還在現場進行手術,難道還是你們這些外院醫生懂?來來來,伱們說說你們的診斷依據和鑑別診斷是什麼?”
這是北大醫院的主場,北大醫院的專家教授來得最多,自己人當然是幫自己人了。
也許是嫉妒讓人面目全非,現在方兵教授是心不服,口也不服狀態:
“行呀,接下來看老葛怎麼手術了,這是骨質也好,不是骨質也罷,這到一坨玩意兒擺在眼前,他怎麼切割?如果把這部分畸形突出的骨頭切下來,沒有骨頭,誰來保護顱內組織?”
“是啊是啊,老方說得有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