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也就是說全國這麼多從事整形外科的醫生要爭搶一個名額。
其中最有資格的是三耀的蒙玉書教授,還有北醫三院的葛明華教授,滬海九院的方兵教授,南方醫院的曹立春教授等。
其中蒙玉書最強勁的對手應該是北醫三院的葛明華教授,因為葛明華教授是中華醫學會唇顎裂診治聯盟主席,頜面部整形在國內非常著名。
當然所有人都忽視了越中醫院還有一位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理事,陳棋。
可是國內的學術環境是很搞笑的。
你在國外再牛逼,影響再大,在國內是沒啥用的,國內不承認你,噯,你氣不氣?
相當於你拿奧運會金牌沒用,國內講究的是全運會金牌。
就跟屠奶奶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了,國內醫學界第一人,卻4次參選,最終還是當選不了“院士”。
為什麼?
理由很多,一個嘛說青蒿素是團隊成果,不能算個人成果,所以不是屠呦呦的功勞。還有一個理由嘛說是屠呦呦年齡偏大了。
(諷刺的是,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中,最年長的候選人77歲,共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中,最年長的候選人68歲,共4人。)
其實說白了,那就是院士參選已經形成了一個個山頭,就跟手外科是袁氏手外科的天下,那麼院士也只能出自袁氏手外科的徒子徒孫。
還有一個,院士提名需要有規則,其中第三章“提名和確定候選人”,第七條:院士和全國性學術團體可提名候選人,不受理個人申請。
好,難點就卡在這裡,要麼就是你人緣好,好幾個院士提名你,要麼就是由全國性醫學會提名。
沒人提名你,你再優秀也是白搭,你要參選必須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至於別人認不認可你,就要看你人緣如何?能不能給其他人提供利益?是不是跟我一個幫派的?
就這麼簡單。
陳棋跟屠呦呦的情況有點類似。
屠呦呦團隊發現的青蒿素是八十年代,過去這麼多年了,人都退休了,在學術圈還有什麼人脈?
陳棋則是從工作以來就幾乎不與國內醫學界打交道,其中還跟全國手外科學會幹過一架,也從來沒有參加任何國內的學術組織。
當初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在陳棋和蘭麗娟當選WGO理事、委員後,曾經想吸納他倆加入國內醫學會。
最後也在某些人的反對下,這事不了了之。
所以陳棋在國內的醫療界人緣也不是那麼好,哪怕他貴為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理事,照樣沒有人提名他為學部委員候選人。
(其實就算有人提名陳棋,反對者鐵定會拿他的年齡說事)
三耀醫院,副院長辦公室裡。
一群白大褂正在開會,蒙玉書坐在辦公桌後面,不斷翻看著今年醫院職工新報上來的課題。
蒙玉書急需課題,特別是有份量的課題,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從醫生們報上來的課題中挑選,這是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