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會議室裡,此時已經吵成了一團:
骨科的趙教授堅決的說道:
“我認為這是一種骨化纖維瘤,你們看,這個小病人腫瘤生長是比較緩慢的,而且骨化纖維瘤容易侵犯下下頜骨,也可以侵犯額骨和篩骨。
再看這張X線片,整個腫瘤呈現輪廓清晰而膨大透明的外觀,中心部呈斑點狀或不透明。所以無論是臨床症狀還是輔助檢查,都符合骨化纖維瘤的特點。”
內科的金教授卻有不同意見:
“我覺得嗜酸性肉芽腫的可能性比較大,這種病多發生於510歲的兒童,侵犯部位為骨骼和肺,尤其多見於見於顱骨和上頷骨,這與小病人是相符合的。”
這時候有一個醫生提出了反對:
“嗜酸性肉芽腫顱骨X的病損表現為內外顱骨板層不規則的鋒利的破壞,形成一種特有的斜邊緣,這張CT片上並沒有體現呀。”
兒科的錢教授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被你們這麼一說,我覺得魏納加德娜綜合徵倒是有點像,這個病多侵犯上下頜骨、顱骨的多發性骨瘤,伴有皮樣囊腫、纖維瘤和長骨局灶性波紋狀骨皮質增厚,你們看這個X光片是不是符合了?”
內科的邵教授搖搖頭否定道:
“魏納加德娜綜合徵一般有消化道潛性病變,比如大腸的多發息肉,光是憑著骨瘤及軟組織腫瘤是很難確認的,伱們看這個腸鏡,腸子裡面可都是正常的。”
口腔科的劉教授也過來了,覺得自己也應該顯示一下存在感:
“會不會是巨型牙骨質瘤,這種病通常會累及下頜骨全部,可致骨皮質膨大,X線檢查表現為濃密的塊狀堆積體。”
“劉教授,你說的巨型牙骨質瘤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史,但你看這個病歷上,病人的父母、祖父母、親姐姐都沒有類似的症狀,所以這個病也可以排除掉。”
“我覺得這像是骨鉅細胞瘤……”
“我看是內生軟骨瘤可能性更大……”
全院多科會診,把全院的老專家老教授全請來了,但也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就是這些老傢伙們對自己的診斷都很有信心,誰都不認為自己會錯。
可這麼多各科的頂級教授在,誰說出一個診斷,馬上就會被其他人給否定。
這一來二回,這個全院多科會診直接就變成了一個吵架大會,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不,現在小會議室都快打起來了,老小孩老小孩真當一點都沒有說錯。
旁觀的小醫生們都嚇得瑟瑟發抖了,葛教授覺得再這樣吵下去,恐怕這些老夥計全部都要住進心血管內科去了,於是趕緊賠罪道:
“行了行了,大夥兒的意見我都收到了,我回去以後一定好好總結,天色不早了,大家回家路上小心。”
骨科的趙教授呸了一下:
“老葛,你這個大騙子,剛剛不是說去前門吃張記涮肉嘛,怎麼,現在過河了準備拆橋啊?”
“就是老葛,你哪怕不請涮肉,好歹請個炸醬麵呀,我這還餓著肚子呢。”
剛剛還在劇烈爭吵的專家教授們,這時候馬上又結成了統一戰線,為了一餐晚飯也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