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一次大手術,像陳棋做的唇顎裂修補術,手術費+住院費一套下來,不過超50元。
像斷肢再植術,如果不是公費醫療,收費也不會超過200元,這樣的收費顯然是非常低的。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未,老百姓收入也開始快速增長了,好了,醫療市場化也慢慢開始了,這時候醫院的收費增長也是翻倍的。
像陳棋昨天后半夜做的那臺斷掌再植術,收費就達到了800元,比起幾年前足足增長了4倍。
除了檢查費和手術費價格全面增長外,80年代藥品的利潤更是誇張。
不是後來的15%加價,也不是會說中的30%加價,而是起碼加價50%以上,進口藥品的利潤更是成本的好幾倍。
所以從八十年代末開始,整個九十年代,一直到2000年初,這都是“私人診所”的黃金時期。
你去診所輸液,收費50元,可能人家的成本都不會超過5元。
在這個時期自己開診所,遠遠比在醫院賺死工資掙得更多,也造就一大批村裡或者城中村的隱形富豪。
陳棋印象特別深,前世他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而他同寢室的一個同學本科畢業直接就參加工作了。
同學的父親是城中村診所的“赤腳醫生”,兒子剛參加工作,就全款給兒子買了一輛尹蘭特小汽車,一套120平米的城中心房子。
而陳棋他們這批學生別說房子車子了,這時候有輛電動腳踏車就算是豪橫了。
由此可見醫療市場化以後,造就了無數的“富豪”,也讓“某田系”賺得盆滿缽滿。
其實這個時期公立醫院賺得也不老少,可是公立醫院的負擔太重了,因為吃閒飯的工作人員太多了,甚至有些醫院後勤行政工作人員比醫務人員還多。
另外這個時期各個醫院都想造大樓,ct、核磁共振、全自動檢驗儀都是這個時期開始大量引進,這也需要大筆的錢。
所以公立醫院屬於溫水煮青蛙。
老百姓去趟醫院,看次門診幾百元,一次大手術下來出院一結算幾萬塊,就是從八十年代未開始。
也就是陳棋來當人民醫院院長的這個時間節點。
鏡頭回到人民醫院的會議室裡,財務科科長單辛童跟助手交流了一下,開始彙報了。
“郭書紀、陳院長,各位領導,經過我們核算,從昨天上午8點到今天上午8點,急診科一共接待了門診人次1500人次,其中包括30人次的危重搶救病人,以及50臺門診手術。
業務總收入82萬,因為目前還不知道藥品和檢查費的佔比,所以只能根據初步的估算,利潤可以達到一半,也就是40萬左右。”
這話音一落,老郭一掌拍在桌子上,呯一聲,嚇了所有人一大跳。
“小胡,資料沒有錯?”
“郭書紀,我們幾個老財務重複算了2遍,資料不會有錯的,就是利潤是毛估估,大差不差。”
“發財了……”
老郭一把抓過草稿紙,看著上面一行行的明細,喃喃自語道:
“發財了,一天賺40萬,他孃的,那一個月不得有1200萬利潤呀?一年有一個多億,光是一個急診科就能賺這麼多利潤,咱們這是要發大財呀,咱們醫院要起飛了呀?”
聽到老郭這話,辦公室裡所有人的眼睛一瞬間都紅了。
就連吳為國也是大吃一驚,同時心中像吃了屎一樣感到噁心,因為他不得不對陳棋這個政敵豎一個大拇指。
服了!
陳百萬的名頭可真不是白叫的。
曹東昇和胡亞廣兩位副院長互看了一眼,也是樂呵呵了。
反正醫院錢多了,他們兩個無論是個人,還是分管的撥款都能多一筆,這是標準的躺贏啊。
不同於其他人的興奮,陳棋雖然也高興,但他是有清醒認識的。
“噯噯噯,大家別高興太早了,這是開業第一天,病人多了一些,再加上還有這麼多老主任們來幫忙,這才創造了這個單日營業記錄,後面除非是碰到重大疫情,否則肯定沒這麼高了。”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