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還是有不少香江醫生對內地來的醫生存在著地域歧視的,覺得啥都不懂的人,居然敢來世界一流的養和醫院指手劃腳?
所以陳棋說話的時候,有不少醫生都在翻著白眼,只是所謂的修養讓他們沒有表現出來而己。
這時候燒傷外科一位資深醫生卻忍不住有了不同意見:
“陳醫生,你說得有一定的道理,從臨床症狀上來看的確是補液補過頭了的表現,可是Evans公式是米國醫生髮明的,到目前為止沒有比這更先進的補液公式,也目前主流的補液公式。
人家米國醫生髮明的公式肯定有他們的道理,你說我們補液補過頭,可是不大量補液怎麼辦,你看病人已經產生了休克,到時迴圈血容量更加不足,病人還是一個死呀。”
“對呀,補過頭還能撐一會兒,補得太少了是馬上就會死的。”
“米國人的公式肯定不會錯,人家是透過多少次臨床經驗得出的呀。”
香江的醫生也開始議論紛紛起來,語氣就夾雜著各種不服、輕視、質疑,傻子都聽得出來。
林福和、鍾培陽兩位主任也沒有吭聲,顯然他們也有著一定的質疑和顧慮。
陳棋進病房後的第一把火,並沒有如預期燒起來,他沒能說服這些香江同行Evans公式是有著一定弊端的,讓他們接受“越州公式”。
開局不利,讓陳棋心中莫名有一種失落感。
其實陳棋不知道的是,香江醫生又不是傻子,他們當然看得出來補液有點補過頭了。
但這又如何?
他們採用的是公認主流補液Evans公式,是寫入教科書的,如果病人最後死了,那他們就沒啥責任,打官司都不怕,因為他們診療是規範的。
病人死了,頂多只能算他自己命不好。
但如果他們冒然更換補液公式,沒有按主流補液量來計算,到時病人死了,那主治醫生可就說不靈清了。
別忘了病人的爸爸是誰?當年可是全香江的社團老大,是真會殺人的。
這也是醫生給權貴們看病的典型思維,面對一個在他們眼裡看來必死無疑的病人,治療方案要以保守為主,絕不冒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是如果按香江醫生的治療方案,顯然柯榮威是必死無疑。
把陳棋請來,提提意見,幫忙出出主意是可以的。
但陳棋想要改變整個治療方案,重新按越中醫院總結的臨床思路來,那香江的醫生們顯然不敢配合這位內地醫生,也不願意配合。
怎麼辦?
陳棋決定等,等明天越中醫院的團隊到來後,全盤接管病人,完全按越中醫院的模式來治療。
如果病人家屬不願意,更信任本地醫生,那他們就撤,不趟渾水。
人家唯一家屬繼承人愛死不死,越中醫院的醫生們就當是來旅遊了,大不了回去的機票錢他陳棋自己買單了,九牛一毛的事情。
此後,陳棋不再發表意見,只是將病人所有的病歷和檢查報告拿過來,反覆進行研究和評估,甚至連護理記錄都不放過。
鍾培陽醫生和林福和醫生互相看了一眼,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們原本請來論文原作者會診,的確有一點點冒險的成份準備賭一把,醫者父母心,他們也不想柯榮威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
可是香江醫生們內部的意見都沒有統一,陳棋幾乎就不能發揮什麼作用,否則病人死了,責任就全是邀請陳棋來養和的幾位主任頭上。
醫院內部競爭或者內鬥也是很厲害的,不想當主任的小醫生就不是好醫生,誰不想主任滾蛋,空出位置好自己上位。
鍾培陽和林福和也明白這一關節,所以決定順其自然,把決定權交給家屬自己,反正他們已經盡力了。
陳棋也不想被某些香江醫生小看,他是來參加學術會議的,又不是專門來為資本家服務的,何必死乞白賴的留在養和醫院?
所以第二天天一亮,陳棋就告別了養和醫院,自己打的去了文華東方酒店,繼續開他的ISAPS學會會議。
一直等到中午,陳棋接到林福和醫生的通知,說越中醫院的醫療團隊到了。
陳棋興奮地跑回了養和醫院,在休息室裡看到了朱火炎、羅宇陽、張興、護士長劉敏、楊秀秀。
朱火炎他們第一次“出國”,第一次來到香江這種頂級醫院,內心還是比較緊張的,坐在那兒正像學生一樣在研究病歷。
陳棋一進門就哈哈大笑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