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棋對著眼前幾位燒傷外科界的大佬吧啦吧啦解釋了半天。
幾個大佬各有各的心思,比如彭教授做為西南公式的創造者,對於越中醫院能繼承重慶公式,又摸索出自己的套路感到欣慰。
兩家醫院這也算是師出同門了,是自己人。
但倪教授內心是不屑的,滬海人有自己的驕傲。
倪志華從心裡就不承認重慶公式優於上海公式,現在又跳出來一個“越中公式”,這讓他對越中這家鄉下醫院更充滿了意見。
心裡已經不知道翻了幾個白眼。
相反,積水潭醫院的祝良工教授、海醫二院的王奇正教授、湘雅醫院的安永春教授三人更多是站在中立者的角度去看待“越中公式”。
可是現在光聽陳棋的一面之詞,就說哪個公式更優顯然是不可能的。
重慶公式之所以在後來脫穎而出,而為華國主流補液公式,這也是大浪淘沙,經過幾十年時間檢驗的。
但眼前“越中公式”有一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越中醫院採用的是全儀器監測,這在國內就屬於首創了。
彭教授戴上了眼睛,仔細看著顯示屏上不斷在跳動的資料,看得格外認真,腦子也在快速盤算著。
王奇正教授則在一邊不停催促:
“陳棋同志,來,跟我們詳細說說你這兩個顯示器上面資料都有啥意義?還有病人身上連著的這些電線都是幹嘛的?我想這應該是你們越中醫院治療燒傷的絕招吧?”
老頭這是在捧哏呢。
陳棋笑呵呵替這些老頭介紹道:
“這個顯示器上面的資料主要是監測生命體徵的,比如這個是心率、這個是血壓、這個是指脈氧,這個呼吸曲線顯示患者的呼吸型別,根據呼吸曲線和呼吸頻率,可以瞭解患者的呼吸狀態,
還有這個是心電圖波段,在監測心率的時候,還能檢測到心臟的供血,主要是觀察ST段的情況,以此來診察心臟的供血情況。這樣床邊心電圖就可以能取消了,心臟有任何波動我們都能第一時間知曉。”
心電監護儀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但越中醫院的心電監護儀屬於新產品,跟後世的心電監護儀很接近了,非常先進。
那就不是這些老頭們所能接觸的。
要知道這些老教授接受的教育都是民國時間的,後來又經歷過幾十年的閉關鎖國,這些先進玩意兒還真不是太瞭解。
可以說整個七八十年代,國內醫學跟國外主流醫學之間,差了整整一個時代,差距非常巨大。
陳棋看到幾位老教授聽得認真,於是繼續講解第二個顯示器:
“大家看,這臺機器就是血液動力監測儀,英文名叫PICCO,非常先進,在國外也處於出推廣狀態,工作的原理就是利用經肺熱稀釋技術和脈搏波型輪廓分析技術,測量血液動力監測和容量管理。
比如這個資料,就是在測量單次的心輸出量,並透過分析動脈壓力波型曲線下面積來獲得連續的心輸出量,採用熱稀釋方法測量單次的心輸出量CO。
並透過儀器微機自動分析出動脈壓力波型曲線下面積來獲得連續的心輸出量PCCO,同時可以計算胸內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
其中ITBV已被證明是一項可重複、敏感、且比肺動脈阻塞壓PAOP、右心室舒張末期壓RVEDV、中心靜壓CVP更能準確反映心臟前負荷的指標。”
陳棋現在就像假洋鬼子一樣,說話的時候時不時飄出幾個英文單詞來。
也萬幸這些教授到底是頂級醫生,學生時代接受的也是英文教學而不是俄文,否則陳棋還得翻譯個半天。
“顯示器上各個資料都展現在我們面前,透過血流動力學監測,我們醫生就可可以對病人病情、療效和預後作出迅速、準確的判斷,用於指導治療過程達到滿意效果。
就比如我們燒傷外科補液,說句幾位教授不愛聽的,現在國內醫生的習慣就是完全按補液公式來,算出來多少就補多少,絲毫不管病人死活,是補多了還是補少了。
有了這些先進的儀器,我們就可以採用一種個性化的補液方案,因人而異,補多少液,補什麼種類的液體,就看這些資料,身體缺什麼我們就補什麼,這樣是不是更科學,更有效?”
陳棋說完,預料之中的掌聲沒有響起。
幾個老教授都是臉色嚴肅,彷彿誰欠了他們幾十塊錢不還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