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這張腸鏡檢查單,上面說了,我幾乎整個直腸都長滿了腫瘤,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便血或腹痛等,還發生了不完全性腸梗阻。
大家都是同行,都知道這個病只有手術切除一種辦法,但如果要把腫瘤切乾淨,也意味著我需要切除整個直腸和肛門。如果沒有了直腸和肛門,你們說我以後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亓泉林這話一出,彷彿驚醒了夢中人一般,每個在場的醫生都是恍然大悟,隨後就能理解為什麼亓泉林不肯切除直腸和肛門了。
&n之間,主要的功能為吸收水分電解質,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儲存大便。
另外,直腸在解剖結構上與肛門相連,與肛門括約肌等肌肉層距離相當近。
進行傳統的節段切除手術後很有可能會損傷到括約肌的肌肉層,會一定程度影響排便功能,患者可能會出現大便失禁等後遺症。
也不說,如果一個人的直腸和肛門全部切除後,大便將不再受控制,說拉出來就拉出來。
最好的辦法就戴糞袋,而且是終生戴糞袋。
這糞袋又不是老BJ人的鳥籠,拎在手上到底溜達,然後碰到人來一句:您拉了嗎?
另外,切除直接和肛門還容易發生感染。
肛門作為一道阻擋人體腸道與外界之間的門,切除後使腸道與外界相通的面積增大,會增加腸道感染的風險,甚至外界的病毒、細菌會透過胃腸迴圈入血,從而引起全身感染的發生。
所以對一位知識分子來說,真到了大便隨時失禁,每天拎著一隻糞袋過日子的生活,那真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辦公室裡的眾人都是醫生,自然馬上明白為什麼亓泉林不願在西安本地就診,而是千里迢迢跑到越中來的原因。
除了看中陳棋的醫術外,恐怕更多的是不想讓熟人看到他的慘狀。
可惜事與願違,他越不想讓人知道,偏偏碰到了這麼多老鄉和同行,這讓亓泉林心中有一種日了狗的無奈感。
周啟發聽到亓泉林的話後,重重拍了拍這些同行的肩膀:
“老亓,沒什麼不好意思的,你自己就是外科醫生,你怎麼想用內科來治療呢?這樣,回西安,我親自給你動手術,並且堅決不會讓別人知道。”
亓泉林笑笑:“不,老周,我這次來越中是真的想讓陳棋院長幫我想想辦法。”
說完,亓泉林看向了坐在那兒的陳棋:
“陳院長,我聽說你做內鏡手術是一絕,無論是早期癌,還是賁門失弛緩症,或者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這些疑難雜症都能輕易解決,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幫幫我,幫我治一下側向發育型腫瘤?”
陳棋手裡正拿著病歷在研究呢。
後世的檢查報告單,都用彩色印表機將解剖截圖高畫質列印出來,讓醫生一看就一目瞭然。
八十年代沒有這個列印,醫院連電腦都沒有,所有檢查報告都是手寫的,這讓陳棋根本沒辦法判斷和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有沒有可能手術的可能。
這也是後世的那些專家,為什麼不喜歡看下級醫院的影像報告,而喜歡自己讀片的道理是一樣的。
自己看,自己心裡有數,更直觀,別人的判斷不一定準備,這跟醫生水平高低有直接關係。
“亓主任,我看了你的這些報告單,雖然上面的診斷是明確了,但因為我不瞭解腸內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所以我需要進一步做些檢查才能回覆你這手術能不能做,但你放心,只要有一線可能,我一定會做這臺手術。”
亓泉林聽到陳棋的保證,大大鬆了一口氣,“那就拜託陳院長了。”
但以周啟發為首的胃腸病外科醫生們則一個個都臉色變得不好看了。
有的外科醫生有些氣憤,覺得亓泉林自己就是一個外科醫生居然求助一個內科醫生?(陳棋反問,內鏡是內科嗎?)
有些外科醫生表現出了不安,以後手術內科醫生就可以做了,那要他們外科醫生幹嘛?
有些外科醫生則是質疑,你挖個瘤子,切個息肉可能內鏡還行。
現在一腸子的腫瘤,不是一顆兩顆的問題,有可能是大大小小几十顆甚至上百顆,你內鏡手術怎麼切?
側向發育型腫瘤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將整段腸子連子肛門都切除,這才能清理乾淨,這才是根治術呀。
這一刻,內科、外科、不內不外內鏡科的矛盾就顯現出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