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棋剛在跟藥房的人對接,一聽老郭同志的質疑和不自信便樂了:
“哈哈,郭書紀,你對我還是缺乏信心呀,你就等著看吧。”
這幾天院辦的劉惠春可沒有閒著
她發動了整個科室的人,給越中主要企事業單位的辦公室主任們都在打電話,中心主題只有一個,人民醫院將在晚上開展夜門診和急診服務。
另外,《越中日報》上面,人民醫院急診科即將開業的廣告也已經登了好幾天了,甚至還有一個120急救電話,醫院可以派車去接病人。
這廣告在民間早就引起鬨動了。
陳棋這時候又拿起掃把,一邊掃地,一邊繼續安慰這個可憐的老院長:
“老人家可是說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我國杜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所以這個問題咱們要辯證去看待。
這個矛盾不僅僅是物質精神上面,更體現在醫療方面,你看現在老百姓手裡都有錢了,飯也吃飽了,有錢有糧了,接下來就是關注健康的時候了,就是怕死,有病早早跑醫院。
郭書紀,你是出去少呀,我是經常往省裡跑,在省裡的幾家醫院經常能看到越中市的病人,你瞧瞧,人家瞧個病都敢往省城跑,這說明什麼?
說明咱們以前提供的醫療服務,無論是臨床水平還是營業時間都不能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既然我們發現了這個矛盾,那就要解決這個矛盾,更要利用這個矛盾給咱們醫院謀福利。
所以趁二院他們還沒有反映過來,咱們率先開展急診科服務,你看著好了,二院的病人估計很大一部分會逃到咱們人民醫院來,今年呀,他們的業務增長目標鐵定完不成。”
一聽可以坑到死對頭二院,老郭同志興趣大增。
“行,對著二院你就給我狠狠地打,打到他們求饒為止,看他們還敢不敢再吹牛,跟咱們人民醫院並列了。”
這時候屋外有裝修工人在喊了:
“陳院長,線路都接通了,燈箱可以試著開啟了。”
陳棋和郭書紀趕緊跑到醫院門口的大馬路上,屋裡的其他醫生護士們也全跑了出來。
“點燈,給我點燈看看,效果如何?”
隨著電工將電閘這麼一推,急診科樓頂的巨大燈箱瞬間就人民醫院照得一片光亮,引發不少小醫生小護士們的一聲聲驚歎,不少人紛紛鼓起掌來。
“哇~~~,太漂亮了。”
“何止是漂亮呀,那是相當洋氣。”
這時候馬路上的行人、腳踏車,甚至汽車都停了下來,看著這個巨大的燈箱廣告牌議論紛紛。
“哎,那是什麼,上面怎麼寫著急診科?”
“你這事面不靈了吧,這是人民醫院明天就要開業的,以後咱們晚上也可以來看病了。”
“何止看病呀,急診急診,主要還是針對急救病人,你打120這個電話,人家還派車派醫生上門接人呢。”
“喲,這個服務好,大半夜家裡人發病了,沒車還真不方便,看來這人民醫院真正要為人民服務了。”
病人們七嘴八舌議論著,這天晚上,燈箱一直亮著。
好傢伙,不少居民都是拖兒帶女來瞧熱鬧了,就像傻大姐一手牽著大侄女,一手牽著大侄子也從家裡跑來了。
“大姑,大姑,你快看這好漂亮呀。”
旁邊一個大小孩鄙視了一下這兩個小屁孩:“這叫燈箱懂不懂?上面寫著急診科幾個字認不認識?瞎叫喚什麼?”
陳一意比較潑辣就不服氣了:
“這是我爸爸設計的,我爸爸可厲害了。”
陳一心也是搖了搖胸膛:“就是,我爸爸是這家醫院的院長,誰都要聽他的,你爸爸是幹什麼?”
這話一出,旁邊的大小孩尷尬了:“我爸,我爸是這家醫院的醫生,也可厲害了。”
“那沒有我爸爸厲害!”
看著小孩子們爭吵起來,旁邊的大人們都笑成了一團。
陳棋是兒子女兒心中的驕傲和英雄,但陳棋和蘭麗娟從來沒有教導兒子女兒那種特權思想,那種高人一等的不良風氣。
就跟陳家這麼有錢了,他們還住在老房子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