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叫皮埃特的中年男人安慰了一下黑大嬸,然後走到了陳棋面前。
“陳醫生你好,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弗里敦國立醫院的外科醫生皮埃特,曾經在英格蘭紐斯特醫院工作過,同時病人也是我的姐夫。很高興認識你。”
陳棋心想,這什麼醫院?沒聽說過。不過表現上也笑笑,重重握了握手:“晚上好,皮埃特醫生。”
“我能替我姐夫診斷一下嗎?”
陳棋聳聳肩,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只見皮埃特又對腹部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從專業的眼光來看,陳棋覺得他做得一板一眼,非常認真,應該點贊。
當他按到麥氏點的時候,發現這裡有明顯的壓痛反跳痛,這個症狀太典型了,簡直跟教科書一模一樣。
皮埃特輕笑了一下,這裡面的意味不言而喻了,當然他也沒表現出來。
“陳醫生,我想我姐夫的病情,診斷為是闌尾炎沒有問題。”
陳棋對這個認真的皮埃特挺有好感,畢竟這年頭能按教科書上寫的那樣,完整做一遍視觸叩聽體格檢查的醫生不多了,所以好心提醒了一句。
“你可以檢查一下內環口。”
皮埃特有點將信將疑,又將手按到了內環口,一邊問道:“姐夫,這裡疼嗎?”
可能是體位的改變,也可能是心理因素,病人阿德姆突然改口了:
“這裡,疼,但不是很疼,還是這裡更疼,”他點的地方還是麥氏點。
皮埃特看著陳棋,認真地說道:“陳醫生,你們有b超或者x光裝置嗎?我想做一下檢查更能明確診斷。”
陳棋點了點頭,要確診光是憑藉幾個疼痛點的確很難說,既然人家請來的“外援”有不同意見,那就應該更一步檢查一下。
“張興,你馬上去將檢驗室、b超室、x光室的醫生都去叫來,讓他們在10分鐘內到崗。”
“好的院長,我馬上去叫。”
這時候易則文已經看出來了,自家的院長跟這位黑醫生之間的診斷好像有點不同意見。
他把視線落在了病人身上,仔細回想了半天,心想這位陳院長估計要翻車了,一個這麼簡單的闌尾炎診斷何必搞得那麼複雜?
整個“中塞友誼醫院”的醫生都只服務一個病人,檢查過程也就非常快了。
抽血結果也出來了,沒太大異常。
b超提示闌尾輕度腫大,但因為氣體干擾,是否有穿孔等就看得不是很清晰了。起碼沒有看到膽囊結石,沒有腎結石。
胸片完全正常。腹部平片沒看到膈肌下游離氣體影,意味著不會是胃腸道穿孔引起的腹痛。
皮埃特放下手裡的報告單,輕笑著看向陳棋:
“陳醫生,現在基本明瞭,看起來也只有闌尾炎能解釋我姐夫的腹痛,你覺得呢?”
陳棋卻還是搖了搖頭,面對國際友人,只能耐心解釋道:
“內環口壓痛明顯,這個我覺得不是要引起重視的,比如腸管內環口嵌頓與闌尾炎臨床表現就很相似,但還是可以鑑別出來的。比如患者從發病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真正的轉移性右下腹痛。”
皮埃特卻有不同意見:
“轉移性腹痛,那都是典型闌尾炎症狀,不典型是可以不出現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所以就憑這一點,沒辦法說服我。”
旁邊的不少華國醫生們都輕輕點頭,顯然認同這位黑醫生的診斷。
陳棋對大夥兒的態度不以為意,心想什麼叫國際雙理事,水平能跟你們這些蒙古大夫一樣嘛。
“還有一個,患者曾經就有疝病史,如果現在腸管從內環口突入腹股溝管內,未突出外環口呢?這樣我們就在表面看不到凸起點,誤診往往就是我們太教條主義了,一定要按書本上寫著來。”
陳棋這話,其實就是暗指皮埃特的思維太過於一板一眼,誰生病一定是按著教科書來的?
“況且腹部壓痛點也不同呀,比如急性闌尾炎時,其腹部壓痛點以麥氏點最為明顯,而腸管內環口嵌頓時,其腹部壓痛點以內環口處最為明顯,比麥氏點偏低。這是因為腸管僅有68cm並返折卡壓,所以疼痛以內環口處為甚,且合併腹溝管內不適感。”
陳棋話音一落,現場的外科醫生們又在輕微點頭了,顯然覺得自家院長推斷有道理。
但皮埃特顯然有些不耐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