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家現在已經大變模樣了。
曾經的破房子已經推倒重建成了一幢二層樓房,這在冬橋這個山村鄉鎮裡,絕對算得上最漂亮的新房了。
當然靠丈母孃肯定是建不起這新房的,所有的費用都是陳棋一個人掏的腰包。
現在幾千塊錢對陳棋來說並不算什麼,他拿得出,也願意拿出來。
畢竟當年那麼艱苦,丈母孃堅持讓大女兒讀完小學初中,一直唸到中專畢業,最後這顆剛有出息的大白菜讓他陳棋給拱了。
父母養育,這是一份恩情,陳棋和蘭麗娟都不能忘記。
相比較之下,婚前那些不愉快的小事情根本算不得什麼。
另外,蘭家的奶奶一直幫著陳棋在帶小孩,蘭家的小妹也在幫著傻大姐做生意,祖孫兩代都是“員工”了,他這個老闆也不能小氣不是。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他陳棋都當上四院院長了,正是“養望”的時候。
如果自己賺著上百萬美元,丈母孃家卻還住著破草房,這怎麼也說不過去,也容易被鄉里鄉親指指點點不是?對他名聲不好。
所以陳棋大手一揮,老房子全推倒重建,至少可以讓小舅子將來娶媳婦不用再重新蓋房。
而且要麼不建,要建就建最好的,農村人要面子,女婿就給足面子。
小舅子高興,丈母孃就高興。
孃家人都高興,老婆也會跟著開心,晚上閨房趣事還能多配合你幾個姿勢呢,這就叫家庭團結,夫妻和諧。
陳棋是從越中城區坐汽車到錢清鎮,再從錢清打了一輛“三卡車”前往冬橋鎮。
畢竟他帶著姐姐和弟妹,還有兩個雙胞胎,這從錢清走路到冬橋鄉一路要3小時,那就太可怕了。
越中四院有一輛吉普車,陳棋除了公事出差外幾乎不會去使用。
這點原則陳棋還是把握住的,公家的便宜不會去沾,更不會去貪肟公家一分錢,該拿錢他不會客氣,不該伸手的地方他一分錢不會要。
哪怕單位的公車,他也是公私分明,不想給人生留下一個汙點。
但這樣的後果就是,全家出動要麼坐公交車,要麼騎腳踏車,在這大冬天裡特別難熬,尤其還有兩個小寶寶的前提下。
三卡,這是剛興起的一種交通工具,老百姓自己買一輛跑運輸,可以載貨也可以載人,在家鄉的鄉間小道開起來非常有優勢。
但乘坐的感受嘛,就不是那麼好受了。
搖來搖去,東倒西歪,加上後面又沒門,晃得厲害都能把乘客給甩出去。
陳棋緊緊抱著女兒,傻大姐抱著大侄子,陳書和陳畫緊緊抓著座位,一家人晃得都快要吐了。
相反雙胞胎卻是很開心,感覺跟坐碰碰車一樣,還時不時拍手歡笑起來。
等陳棋下車後,臉色都是一片蒼白,然後嘔一下,吐了。
兒子陳一心捂著鼻子就跑開了,一邊跑還一邊喊:“爸爸臭,爸爸臭。”
相反女兒陳一意雖然人小,但還是努力拍著父親的後背,關心地問道:“爸爸,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