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師做完麻醉,回到自己的小板凳上。
一邊記麻醉記錄,一邊拿眼角悄悄瞄著眼前這位正在左顧右盼的,據說來自越中地區的某家衛生院的小醫生,心裡有點小小鄙視,心想:
“呵,鄉下來的醫生就是沒見識,對手術室裡什麼裝置都稀奇。”
其實真冤枉陳棋
還是那句話,陳棋兩世為人什麼沒見過?他之所以化身為好奇寶寶,就是想評估一下這個時代的醫學發展到哪一步了?
要說先進,他空間手術室裡的裝置拿出來就知道誰才是真正沒見識的“鄉吧佬”。
這臺“剖腹探查術”,主刀陳棋,一助是趙晨,二助是外三科的另外兩個小醫生。
許洪興,李寶田兩位大佬也完成了手部消毒,穿著手術衣戴著手套準備隨時上臺,
尤其是許洪興,他雖然答應了陳棋的教學手術申請,但心裡是沒底的,萬一手術中間出現意外,他是做好隨時接替陳棋主刀的。
趙晨已經鋪完了手術巾,點點頭道:“陳院長,手術準備完畢,可以開始。”
麻醉師也在旁邊說道:“麻醉完畢,病人生命體徵平衡,可以開始。”
陳棋點點頭,聲音低沉地說道:“好的,那我就開始了,手術刀……”
幾十年之後,這種腹部巨大腫瘤,除了有先進的CT、MR定位外,手術一般都會採取“腹腔鏡”的方式。
腔鏡手術照明良好,視野比開放手術好,安全可靠,腫瘤切除與清掃根治更徹底。
同時還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對機體免疫系統影響小,住院時間短等等優點。
但在1983年,還是傳統手術的天下,就連CT機都沒有的醫院,給你一把電刀就不錯了。
陳棋心裡腹誹著,但還是深吸了一口氣,開始集中精神準備手術,在病人臍下偏左側,直接開了一個大約10cm的縱行切口。
趙晨有點驚訝地看了一眼主刀陳棋,又看了一眼陳棋身後的許主任。
其實手術室裡很多人現在的眼神跟趙晨一樣驚訝,因為相對於巨大的腫瘤,這10cm的切口實在太小了,小到了根本沒辦法將巨大腫瘤取出來。
不少醫生都直接在搖頭,這不說手術水平如何了,就從這個切口大小就可以看出基層醫生的水平不夠呀。
趙晨也沒有什麼壞心思,一邊輔助著手術,一邊疑惑地問道:
“陳院長,根據事先的檢查,估計這個巨大腫瘤直徑起碼有30cm,你現在這麼小的切口,到時怎麼將腫瘤完整取出?”
陳棋沒抬頭,但還是回答了:
“現在我們缺少必要的輔助檢查,儘管癌瘤指標偏高,並且有不明來源的液體存在,但我們不能輕易就斷定這個腫瘤就是惡性的,否則要剖腹探查干嘛呢?
良性有良性的術式,惡性有惡性的手術方法,如果最後判定這個是惡性的,我們再擴大切口就行。但如果我一開始就來個30cm的大切口,最後腫瘤是良性的,病人就多捱了這一刀影響預後。”
陳棋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幾個年紀大的醫生都微微點頭,表示認同。
而年輕醫生們則一個個嗤之以鼻,相當不以為然了,這腫瘤物指標CA199都達到2043U/L,怎麼可能不是卵巢癌?良性的囊腫可能這樣嗎?
於是手術室現場有不少醫生再次對陳棋的水平表示了質疑,覺得他是不是看不懂腫瘤指標,估計是越中沒開展這項最新的檢查吧?
陳棋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人鄙視N回了,他還在快速推進,剛把腹膜開啟進入到腹腔內,就有一股淡黃色的液體流出來了。
趙晨趕緊用吸引器將液體吸掉。
陳棋仍然沒抬頭,囑咐道:“把這些液體馬上拿去病理科做脫落細胞學檢查,有結果第一時間彙報。”
這時候,手術切口內,一顆巨大的多房性囊腫出現在了眾人面前,幾個助手一測量,果然與預計的相符,達到了30cm*30cm*15cm大小,上緣都快把脾臟都頂到了一邊。
後面的醫生雖然都很著急想近距離看看這顆巨大腫瘤,可手術室裡自有規矩,沒有主刀醫生允許,誰也不能靠近手術檯邊,否則就會引起汙染。
李寶田和許洪興比較有優待,兩人是踩在墊腳櫃上面,從上往下看,視野還是挺清楚的。
陳棋一邊用紗布包裹住切口,一邊開始了探腹檢查。
因為這是一臺“教學手術”,陳棋可不能像以前那邊一聲不吭,現在需要他不斷解釋每一個步驟以及意義。
於是安靜的手術室裡,只有陳棋一個人發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