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祥撇撇嘴:“年紀輕輕就是個小馬屁精。”
劉金龍一邊鼓掌一邊笑罵:“這是長江後浪拍前浪,我們真是老了喲。”
掌聲停歇。
“我給大夥兒講一個故事,說兩個鞋廠的推銷員跑到了外國,然後發現當地人都不穿鞋,其中一個推銷員就是一聲哀嘆:完蛋了,這個國家人的都不穿鞋,那我鞋子賣給誰去?
但是另外一個推銷員卻興奮極了,趕緊發電報回廠裡:趕緊把鞋子發過來,這個國家的人都不穿鞋子,鞋子市場是一片空白,大有可為啊。
同志們,這兩個推銷員,面臨一樣的問題,為什麼一個悲觀,一個興奮呢?這就教育我們,我們要去主動發現市場,開闢市場,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同樣的,很多衛生院覺得手術這種高大上的玩意兒,只有大醫院才行,才有市場,如果這樣想,用一句哲學的話來形容,那就是與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與落後的衛生服務產生了矛盾。
我們黃壇就是最好的例子,按一般人的思路,黃壇窮,動個手術幾十元的花費哪來的錢呀?但事實就證明了,在生命與鈔票之間,老百姓就會選擇生命,選擇去治療。
嚴院長剛剛介紹了我們創造了多少利潤,得到了多少錦旗,我還想補充一點,我們黃壇衛生院目前的病人不僅僅是黃壇本地,已經覆蓋了周邊鄉鎮,甚至是鄰縣。
所以衛生院創辦外科不是可不可行的問題,而是一定可行,可行到我們黃壇就我一個主刀醫生都不夠用了。咱們內部講講,這錢呀,嘩嘩地來,我就恨自己少兩隻手,不能多做幾臺手術。”
又是一陣鬨笑。
不要怪陳棋說得直白,說得赤果果,錢呀錢呀的,但臺上的局長們,臺下的院長們就喜歡聽這個錢。
這時候漓渚衛生院的張院長問道:
“我想問一個問題,建個外科手術室有錢可不行,這需要有水平的主刀醫生,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這個問題可以分兩步解決,一個是派出衛生院裡年輕能幹的醫生前往大醫院進修外科,一般一年下來,常規的普外科手術都能拿得下來的。
其次就是引起衛校的中專畢業生,稍微培訓一下,絕對可以撐起一個普外科來。當然大家也不要指望中專生都有我這樣的水平,畢竟我是吃小灶喂出來的。
另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引進上級醫院的主刀醫生,透過多發補貼的方式,像我個人在衛生系統的收入就處於前列,有錢發,大醫院的外科醫生都會願意來衛生院工作。”
李榮祥問道:“如果大醫院的醫生不願來衛生院工作呢?或者像蓋院長他們不願意放人怎麼辦?”
陳棋笑道:
“那可以折中呀,比如衛生院將擇期手術日子安排好,然後請大醫院的醫生休息天來衛生院動手術,這樣不但不影響本職工作,還能賺一筆外快不是?
另外這還有一個好處,那就上下轉診服務,讓病人不用跑大醫院,可以節省不少開支,小醫院搞不定的手術可以主動送到大醫院,而大醫院不要的小手術可以主動介紹給衛生院。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互動,我形容為是“雙向轉移”,汪局長,如果我們會嵇縣能做到這一點,絕對是一個全國性的首創,可以當作‘會嵇經驗’推廣全國的哦。”
汪局長臉色嚴重了,他已經意識到,這個“雙向轉診”不僅可以用於外科,對內科同樣適合,絕對是一個創舉。
做好了,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門口得到大醫院醫生的醫治,節省了上城裡看病的一些生活開支。
到時這個“會嵇經驗”還真不是開玩笑的, 真的可以做成一個政績工程往上報的。
於是汪局長看向陳棋的眼光要多火熱就多火熱了,心想這小子不但能做手術能賺錢,還會開創新道路,能創造新政績,絕對個人才啊。
這樣的人才多來幾個,何愁他汪某人不能升官?
這下陳棋可算是“簡在帝心”了。
其實汪局長哪裡想得到,“雙向轉診”在幾十年後,早就是衛生系統稀鬆平常的一件事情,甚至還有延伸出“醫共體概念”。
別管實不實用,反正一個概念就是一個政績,升官法寶。
檢測到你的最新閱讀進度為“第90章現在定論太武斷”
是否同步到最新?關閉同步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資料和書籤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