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的辦公室裡,迅速變成了一個學術會議,熱烈的討論起來。
外二科到外五科的幾個科主任,老資格醫生,沒手術的小醫生們紛紛趕來,加上影像科自己的職工,將一個不大的會議室裡圍得是水洩不通。
陳棋作為始作俑者,大家似乎都已經忘了他。
王閃濃、丁碧濤、尹繼剛三人興奮了,再加上蘭麗娟,四個人拉著陳棋也開始了小會。
“嗨,老二,牛逼呀。”
“二哥你可是給我們衛校大出風頭了,瞧李俊的臉色,嚯,黑得跟雨鞋似的。”
“陳班長,你怎麼會拍片的?你又是從哪裡知道這些知識點的?”
陳棋這時候過關了,還是心有餘悸,幸虧骨折線拍出來了,這要是拍不出來,估計這時候已經要灰溜溜捲鋪蓋走人了。
“噓,小聲點,有什麼問題咱們私底下討論,這裡沒有咱們說話的份。”
郭院長和幾個外科主任越討論,越覺得“顱底骨折”這個課題大有可為,哪怕不能做到國際領先,但絕對是國內領先吧?
忽然,大家發現好像討論了半天,把始作俑者給遺忘了。
郭院長對著陳棋招了招手:“那個誰,實習生,過來過來。”
陳棋像個小太監一樣,小碎步跑了過去:“郭院長,你好,我叫陳棋。”
“陳棋,好好,你今天的表現很好,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嚇呀,對了,我們就想問問,你的這套診斷理論和思路,包括X光片拍攝角度的選擇,都是從哪裡看來的?”
陳棋就知道別人會有這麼一問。
1981年的外科書是沒有這方面教學的,如果推說是聽老師說的,衛校的老師離得不遠,叫過來一問就露餡了。
所以陳棋只能自我吹牛了。
“郭院長,我也是偶爾從一篇英文雜誌上得到的靈感,人家國外有這方面的研究。”
“英文雜誌?你看得懂英文?是哪份雜誌期刊?”
越中這種小地方,哪來的英文期刊,哪怕是越中人民醫院也沒有訂閱國外醫學雜誌,沒有這個購買途徑和外匯呀。
陳棋假裝謙虛地點點頭,同時不忘展現下自己。
“我的英文水平還不錯,一般的論文都能看懂,對話也不成問題。至於是哪一本雜誌我也忘了,幾年前在廢品收購站看到的,而且雜誌也不完整。”
“噢~~~~~”
辦公室裡的人都是一陣遺憾,有些是遺憾英文雜誌丟失了,有些是遺憾國外已經在研究了,那就不是首創了。
但領導就是領導,郭院長並不有氣餒,而是問了幾個科主任:
“國外有相關研究,但國內沒有呀,反正我們也沒指望出國去做什麼訪問學者,如果能在國內領先,能打響我們越中地區人民醫院的名聲,就是勝利呀。”
院長這麼一說,那些外科醫生們的眼睛紛紛就都亮了起來。
朱火炎本來冷漠的臉也變得舒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