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姑娘要不是為了躲著你,至於一個人山高路遠去京城?
只是,有了彤兒表姐怎麼說都是要跟著她,她去哪兒自己就去哪兒。
“夫君,你怎麼也想著跟妾去京城?這無為山一堆雜事,你怎麼能離開?”陳嬌嬌恨不得要抓狂,安耐住暴脾氣,咬牙切齒地假笑著問道。
她這一連串的“你怎麼”貌似關心的問話,實則是質問。
只不過陳嬌嬌生來就軟糯糯的聲音,怎麼聽也是撒嬌的口吻。
汪彤兒倒也罷了,陳嬌嬌打小就是嗲嗲的娃娃音,她早就不感冒習慣了。
只是,秦寶臻聽在耳中驚詫不已,也是羨慕得很啊!感慨道:華老先生有福啊!夫人這麼大年紀的人,不但不顯老,聲音帶著股歲月的沉澱的嬌軟。
華聞閣聽到陳嬌嬌憋屈又不好直說的小模樣,莫明的可愛,自己的老妻還真像個小姑娘似的鬧著小脾氣!
不過,老夫喜愛!
華聞閣今兒跟陳嬌嬌說是去京城也不是衝動之下決定的,其實早在那場抗倭匪結束之際,皇帝已經叫內閣給他寄來一份信函,希望他能認真考慮一下進京述職。
原來謝玉珩知道明正帝求賢如渴,朝廷也正需要像華聞閣這樣子的有智慧的賢臣。
於是便薦議皇帝請華聞閣出山,明正帝心中正有此意,明正帝在溱州對華聞閣的大名是如雷貫耳,再加上親自見過他兩次。
每次見到他都是一副精神矍鑠,滿腹經綸的風采。
哪像朝堂上那些老臣,上朝站久一點,便是一副老態龍鍾,像是日薄西山般的風燭殘年之狀。
他們還一點都不自知,硬霸著高位不讓賢·····
假使華老先生能來朝堂,他那清風道骨,老當益壯的風骨,定是朝堂上另一道風采!
因此點頜答應,便順水推舟,隨即吩咐內閣給華聞閣送去邀請函,華聞閣接到信函時猶疑著,遲疑著還沒給答覆。
當他知道自己的老妻有了去京城的心事後,便不再猶豫,立馬回了信函去京城,先把剛收的幾個弟子送到溱州最好的書院讀書,也算是給他們一個交代。
至於韓松,暫且讓他回去自我溫習,等開過年來叫崔延跟許允之倆個弟子帶他一起來京城,到時,自己再給他開小灶。
汪彤兒見華老先生只帶了一輛馬車跟兩個隨從,可謂是輕裝上陣,不由好奇地問道:“先生,您不用帶行李嗎?”
華聞閣邊上前來牽起陳嬌嬌的小手,把她扶上自己的馬車,便回過頭來對汪彤兒解釋道:“我先回京,這裡後續都留給華安去辦,爭取在年前他把這裡的一應事務安頓好,他再把行李什麼的運往京城。”
華聞閣說完,便舉步登上馬車,汪彤兒一見,便招呼便宜爹趕緊上馬車,頭前帶路去壁汪港的碼頭。
馬車轆轆聲中,很快就到了城門口,此時城門口進城賣菜賣柴火的村民到是不少,只是像她們出城的卻是沒幾個。
小硯上前出具了路通,守城的差官掀開馬車簾子看了看,當挑起簾子見到裡面端坐的是華聞閣,立馬陪著笑臉打聲招呼:“小的見過華老先生。”
可見華聞閣在溱州是多麼的有名,幾乎是男女老幼無人不識華聞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