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想帶著兩輛馬車離開,一輛馬車坐人,她跟許嬤嬤小雪還有秀雲。另外一輛馬車裝行李,也不用另找車把式,大美小美跟小硯輪流駕著兩輛馬車就成。
“好的,婢子曉得了。”秀雲說完先去衣櫥那兒把那件橙色秀纏枝梅花的緞袍取出來給汪彤兒穿上,隨即便給她束髮。
“今兒,你也替自己把東西整理好,除了衣服跟首飾,其它不用帶,到了京城再買。”汪彤兒對著面前的琉璃鏡子跟裡面的秀雲說道。
“嗯,婢子知道,婢子就帶一個小包裹就行。”秀雲也抬頭對著鏡子裡的汪彤兒點頭答應道。
她本來就沒有什麼行李,當初從秦寶臻那兒出來時,就帶了隨身穿的幾件衣服跟自己存下來的百十來兩銀子,她甚至連秦寶臻賣給她的首飾都沒拿。因此,她哪有什麼行李?
“後天咱們寅時起床,卯時出發。”
汪彤兒知道城門口卯時已經開了城門,早起悄悄地走,省得到時好友來相送,離別時的愁緒讓人心傷······
古時候不是現代人,你哪怕去國外,想你的時候,打電話或者影片,實在不行,坐上飛機很快就能見面。
再說,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哪有那麼許多時間傷春悲秋?
有那時間還不如打打遊戲,刷刷影片來得痛快。
古代人沒了這些娛樂生活的消遣,文人們除了耍文弄墨,聽聽小曲兒吃吃花酒外,慢生活的節奏,更重友人之間的感情。
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見無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
像唐朝大詩人大文豪的李白跟杜甫面對友人的分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青山空自惆悵,倍增離情。寫下多首送友人的膾炙人口的離別詩,可見古代人對待友人的離去是多麼的無奈跟愁腸······其中李白最著名的離別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還有杜甫的《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
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從中窺視古人對待友人離別時的傷感,對待友情是多麼的誠摯!可謂是道盡人間離別味,全是千古絕唱啊·······
······
汪彤兒帶著大美小美到了李記茶館時,華老先生跟嬌嬌表妹還沒到前面茶樓。
茶館裡面的一個小夥計認得汪彤兒,立馬陪著笑臉迎了上來,“舉子爺您早啊!有什麼吩咐小的?”
“我找華老先生,麻煩小哥去告訴他老人家一聲,就說我在二樓包廂等候。”
“好,好的,小的這就去。”店小二跟同伴打聲招呼,便從後門出去,往第二幢樓跑去。
汪彤兒到了二樓包廂,先叫了壺茶,坐在那兒等也是無聊,便拿出隨身小包,把裡面的筆墨取出來,放了小塊墨條在硯缸裡,倒了點清水,輕輕磨了磨,提筆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