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東走著走著來到一處氧氣供應站,這也是專門為醫院供給氧氣瓶的地方,整個平房非常大,坐東朝西南北通透,裡面堆滿了各式各樣大小不等的氧氣瓶,有的氧氣瓶甚至比人都高上半頭。
每每在科裡見到那種樣式的氧氣瓶,特別是看到上面刷的藍漆都掉下大半,露出裡面銀灰色的內膽時,吳向東腦海裡就忍不住冒出一個可怕的想法。
“你說之前設計圖紙的工程師咋想的,偏偏把宿舍安置在離供應站這麼近的地方,也不怕出危險。”吳向東吐槽歸吐槽,但還是硬著頭皮沿著供應站繼續往後走。
由於整個濱田醫院佔地面積很大,吳向東已經走了十來分鐘了,這跟當時的政策有關,畢竟一座剛建立的城市,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算了算就屬地最不值錢了。
“如果我現在跟醫院商量商量,從它手裡買一塊地,那以後隨便一拆豈不是坐等發財了。”走在路上百無聊賴的吳向東,不禁做起了發財夢。
當然這只是吳向東的一廂情願,畢竟土地的使用權可不是那麼好爭取的,再說現在吳向東初來乍到,也是一窮二白,兜裡的鈔票估計也就夠他租個房子的。
吳向東這時終於在踏過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後看見了自己的宿舍樓,與其說是樓,倒不如說是紅磚加水泥搭建的兩層長達七八十米的磚房。
吳向東從兜裡掏出宿舍鑰匙,根據上面的房牌號,來到二樓的212房間。
傳統的綠漆門似乎在當時很受歡迎,畢竟在那時人們還比較單純,並沒有玩梗的存在。
吳向東拿起鑰匙插進鎖芯中,手掌大小的鐵鎖給人相當的安全感,當時大連產的銀帆牌門鎖雖然跟以後使用的防盜門、電子鎖的質量無法相比,但在當前卻是比較流行好用的。
吳向東輕輕一扭,鎖芯就被彈開了,隨著推門進入一股刺鼻的酒糟味撲面而來,直接把吳向東嗆得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宋潮,你丫大爺的!”吳向東眯著眼,看著宿舍裡的一片狼藉,頓時心裡的火蹭蹭往外冒。
沒錯,由於當時招新計劃,只有他跟宋潮符合條件,又是一個學校出來的,自然也被醫院分配到了同一個宿舍。
跟學校之前動不動就八人間、六人間的宿舍相比,醫院的住宿條件算是好上不少,眼前的宿舍是一個雙人間,這在當時算得上是豪華配置了。
不但如此,在他們剛入職的時候,工會就派人送來了基本的生活用品,小到毛巾牙刷,大到鍋碗瓢盆,應有盡有。
要不是前兩年剛取消了糧票,每人每月還能領取不少的糧食和豬肉。
但就算這樣,生活也已經很好了,跟小時候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相比,現在每天不愁吃不愁穿,唯一有點小遺憾的就是兜裡沒有幾個錢。
不過在這個時代大家的工薪水平都差不多,很少有攀比的行為,每個人都知足常樂,但對於吳向東來說,此時的唯一想法就是搬出去住。
畢竟在看透宋潮的本質後,吳向東已經不能和之前一樣,還跟宋潮假裝相安無事的住一塊。
他憑藉以前留下的習慣,來到自己的床鋪前,伸手抬起床墊從底下翻出了一個大的白色編織袋。
“老夥計,又要辛苦你一次了。”吳向東摸著編織袋上的紋路,挺闊粗硬甚至有些扎手,但它承載著吳向東整個上學時的記憶。
有時候學校離家很遠,吳向東就扛著它翻山越嶺,不惜走上十幾裡山路去學校住宿。
有時候路上石子很多,一不小心編織袋劃個大口子,吳向東就用麻繩多勒幾道,打上結等回家再補。
吳向東不禁有些感慨,那時候雖然苦,但過得很充實,每天都充滿活力,這也是一直支撐他不斷學習的動力。
課本、資料等學習工具被吳向東羅列在一起,鍋碗瓢盆、被褥等生活用品則放在另一邊,所幸他來醫院也沒多長時間,宿舍裡的東西也不算太多,他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全部整理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