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藝人來說,流量與話題度是十分重要的,君不見多少經紀人和宣發公司想破腦門蹭蹭各種熱點都不見得能打包票讓一個人保證紅,天天上頭條和熱搜。
有熱度才有討論,然後才能成為熟臉,成為熟臉才會有資方相中,代言價格、綜藝卡位、影視劇裡面的戲份等資源才會找到你。
以前這些東西是無法量化的,但網際網路時代,特別是微博成為娛樂圈宣發的主陣地後,好像可以量化了。
粉絲數量,評論區留言數量,超話,影片彈幕,打賞數額等等,一切都有了直觀的資料。
葛霧現在則不然,有電影或電視劇在播的時候有點討論就可以了,他本人乃至公司並不想有事沒事的天天掛在熱搜上,一是容易讓粉絲對他這張臉過於熟悉,二來麼就是生活在聚光燈下的日子並不好過。
所以,這次《人間》播完就開始主動壓熱度,相熟的媒體也遞話過去不要討論,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很快就又被炒起來了,並且有人為的痕跡在。
#葛霧與葉文的相交始末。#.
#《跨界歌王》兩人鏡頭混剪,太甜了吧。#
#被娛樂圈漠視十幾年的天才。#
#曾經的一個小小的配角片段就證明他早晚會火#
#原來六年前就有人預料葛霧必然大紅。#
#葛霧這綜藝感到底為什麼會沉寂那麼久,細數他曾經得罪過的大牌演員。#
……
各種相關詞彙、超話頻頻登上熱搜,並且有的還詞條後面還掛著大大的、刺眼的“商”字。
微博登上熱搜條件粗粗劃分可以歸為兩類,一種是主動的,就是網友們對某件事或者某個詞彙比較感興趣,自發性的討論、轉發。
另一種是更加主動的,人為因素付費上去的,該條熱搜後面會帶一個“商”字。
葛霧這段時間本就是熱搜常客,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並且許多東西還都是去年、前年被扒的很多遍的內容,現在還有這種買熱搜的情況出現,一時間引起部分網友的不滿。
什麼過度炒作,佔用公共資源,讓許多本該被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被頂替。戲子當道,明星對社會有什麼貢獻等等言論全都出來了。
俗稱流量反噬,當然,這是被動的流量反噬。
因為葛霧和鋒芒、潮流也搞不清楚突然多出來這麼多的熱搜是哪來的,洶湧而出的水軍又是從什麼地方冒出來的,裡面夾雜的謠言也有不少。
比如,他曾經在某檔綜藝裡說某位影帝演戲有些套路和模式化,實際上壓根沒提過,連那個綜藝都沒去過。
面對這種情況,只能律師函走起,讓對方下架相關文章,澄清事實。
可吃瓜群眾們並不管這些,也不想知道真相到底如何,反正,你葛霧是個不知天高地厚、不懂謙虛謹慎的明星就對了。
這種造謠其實還算好處理,兩家公司的律師團隊都不是吃素的,統統法律途徑走起。
反倒是那種拿著事實過度討論、吹捧的讓他們無從下手,不管吧,絲毫看不到水軍停下腳步的意思,還有不少中立網友加入進來繼續推高熱度。
繼續加碼那純屬火上澆油,
反駁吧,對方說的又都是事實。
可也沒別的法子,無奈,鋒芒影視、潮流傳媒只能找到微博公司主動壓熱度。
後來還是不行,葛霧的官微下面每天都有海量的留言,歌迷、書迷、影迷以及各路水軍從各個角度發起話題,他只能把評論關了,希望透過這種手段把熱度降下去。
本來他一直都很反感這麼幹,允許有罵聲和指責聲音的存在,用郭老師的話來講,一個藝人或者一個富人被罵是正常的。
可這種巨量的誇讚和吹捧,黑他的聲音只佔一點點,有點太不正常了,特別還是不明所以摸不著根源的好話,事出反常必有妖。
關閉評論一天後,效果就十分顯著,少了“官方”正式的粉絲聚集地,沒了討論的最大平臺,熱度一下子降了很多。
就當葛霧拍完《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忙著監督剪片子的時候,再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