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中午,潮流傳媒和鋒芒影視就聯袂召開了新聞釋出會,許多重量級媒體紛紛到場。
出乎兩家公司的預料,作為這次風暴中心的潮流傳媒,沒有第一時間被提問。
反倒是作為配角出現的常仁豪,被人問個不停,營業收入,藝人資訊,注資資金用途規劃,每年利潤增幅預期等等,五花八門全都涉及。
這些東西常仁豪都熟記於心,面對上百家媒體侃侃而談,沒有看任何書面資料,經常在工作人員投放相關資料前,就給出具體到小數點後兩位的準確數值。
他這種實幹的工作作風倒是讓關注這場記者會的股民們安心不少。
鋒芒這邊問完,輪到了李青。
他先是承認錯誤,把責任攔到自己身上,並沒有用臨時工這類拙劣藉口來推脫。
被問到為什麼會花費16億這麼高的溢價來購買一個前年營業收入不到5000萬的小公司時,李青先提了幾個名字,劉彤、馬歡,杜瑞,介紹了這幾個人在影視劇裡的表現,覺得鋒芒的藝人基本功紮實,這個公司在培養藝人方面值得學習。
然後,又提了韓建發,曾經的鋒芒臺柱子。
最後,在記者們連翻質疑還是不值得高溢價時,李青終於說出了別人想知道的重點。
“我的眼光確實有問題,7月底的時候,我跟常董談的價格是5000萬佔50%的股權,常董還同意了。”
一旁的常仁豪說的確有這個事。
聽到這個數字,現場響起陣陣驚呼,根據潮流剛才說明的資訊,雙方籤合約的時間是在9月10號,那就是說兩個月的時間,鋒芒影視的估值翻了16倍。
而8到9月娛樂圈發生最引人轟動的事,莫過於在《跨界歌王》一路黑馬到底的葛霧了。
李青繼續開口道:“沒錯,就是因為小葛。5000萬的價格我就很心動了,特別是知道鋒芒有小葛這麼一號人,形象突出,演技優秀,投入點資源就是下一個一線明星。”
“既然心動為什麼當時沒達成合作呢?”
有記者問道,其他人也是大感無語,假如要是當時拿下鋒芒50%的股權,現在股價只怕早漲停了,哪還有這麼多事。
“我特麼也沒想到小葛29歲轉型當歌手還成功了!”
李青忍不住爆了粗口,那種後悔勁連最外圍的安保人員都能感受到。
“那為什麼不在葛老師第一首歌紅的時候籤呢,當時估值也漲不了多少吧。”有一個男性記者搶話道,濃濃的恨鐵不成鋼口氣。
“七八年前魔都房價漲到兩萬時我以為它會跌下去,小葛這事也是一樣,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李青解釋道。
這麼樸素的事實講出來,不少記者表示贊同,有些東西一旦價格超出心理預期,就會觀望,認為還會掉下來,結果,越來越高。
接下來,李青介紹了《仙劍》兩部曲,第一部已經剪輯完畢,準備跟電視臺談價格。第二部正在拍攝當中,全部週期4個月。
另外還有《誅仙》,劇本正在完善中,年內啟動該專案。
“會演戲、寫劇本、唱歌、寫的全能型藝人所在的公司,未來必然會跨越式增長。我相信潮流投資鋒芒影視必定是一筆回報豐厚的投資。雖然,價格可能比最初時貴了不少,但終究不是在小葛拿到金曲獎以後才達成的合作,要不然潮流要投不起了。”
李青越來越自信的語氣,感染了現場的記者們以及電視機和電腦前的觀眾,記者會剛結束,潮流傳媒股票的跌停板被撬開了,收盤沒有翻紅,但縮小了跌幅。
下午,XX會對潮流傳媒的處罰通知下來了,警告一次,予以罰款60萬元。
釋出會結束不久,葛霧又上熱搜了,這一次不只是娛樂媒體,還包括經濟新聞。
“兩個月半月,70天的時間,葛霧以一己之力使鋒芒影視估值翻了16倍。”
這個觀點引發了巨大討論,有人質疑,認為估值虛高,要嚴查裡面有沒有利益交換,這麼高的溢價寄託在一個明星身上,有點不靠譜。
當然,有粉絲認可,認為他的創作、演技、唱功值這麼錢,現在資金不缺、劇本不缺,拍幾部影視劇就夠潮流傳媒回本了。
而中立的網民們則處於吃瓜狀態,既羨慕,又嫉妒,這可是以億為單位的錢啊。
另外,還有一部分股民,則準備好鈔票,明早抄底潮流傳媒股票,掙一波快錢。為了求穩,這些人在網上搜尋著“葛霧”、“仙劍”等關鍵詞,來說服他們自己,抄底是正確的。
漸漸的,幾則前段時間的熱搜被翻了出來。
“葉文霸氣側漏,硬懟阿麗影視,單挑所有院線,勒令下架電影,刪除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