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這個狀況,基本就讓彼此態度大變了。
之前李青佔據主動,對鋒芒處於想注資但又不想表露的太急切,免得拿不到更好的價格。
常仁豪當初更是想全面開展跟潮流的合作,在保證他自己對鋒芒的控制權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他更看重潮流的導演、編劇等團隊,還有它與電視臺、影片網站的人脈關係,可以給鋒芒的藝人更多的機會。
現在的情況是,常仁豪咬死讓渡20%的底線不鬆口,對鋒芒的價格估值也從原來的一個億,猛增到了100個億。
他也有理由的,葛霧隱隱有著火出圈的趨勢,不算尚未播出四強賽裡面的一個半歌曲,《淚橋》和那半首情歌,其他三首歌都在企鵝音樂的榜單前十掛著。
並且常仁豪還讓鋒芒的財務科和商務科拿出葛霧近期的收入狀況,簽下當時尚未履約的商演合同,收到的片約邀請,綜藝節目邀請等等,以及個人商業價值預估等等亂七八糟的,上百份檔案合同齊刷刷的擺在談判桌上。
反正漫天要價,落地還錢麼,使勁吹,往天上吹。
李青等潮流傳媒的人看完全部合同自然不會認可這個方案,特別是其中一條為什麼估值100個億的說法。
葛霧一場商演價格200萬,就當兩天1場,一年就是7七億多的收入云云。
這條在潮流的人看來純屬搞笑,大家都是在這個圈子裡混的,兩天一場商演確實不算多,可這是200萬一場啊,不是20萬一場,你葛霧受得了,金主爸爸們受得了麼,
哪來這麼多高價格商演。
所以,潮流只願意出5個億佔20%的股份,就這還是在李青極其看好葛霧的情況下才同意的,還溢價了不少,以他現在的名氣,只要劇本好一點,趁機擠進一線明星不是問題。
要知道現在可不是一二十年前了,兩棲藝人近乎沒有,大多數跨界的都屬於玩票性質,而葛霧轉型極其成功,再加上他本來的演技,音樂、演員兩方的人氣相加的話,不一定是1+1=2了,甚至可能接近3。
面對5億這個價格,還有融資後潮流傳媒自身的資源,常仁豪有些意動,說是要考慮考慮,第二天給出答案。
常仁豪本來是準備做東,請潮流的人聚餐,拉近一下雙方的感情,結果李青說要回去再商討一下。
送人離開鋒芒後,常仁豪摸到了鋒芒自己的錄音棚,也算葛霧的個人私有,畢竟公司現在只有他一個歌手。
推門進去的時候,葛霧戴著耳機,正在聽剛才唱的那一版,看看有沒有可以再精進的地方。
“四哥,有事?”
葛霧往旁邊挪了挪,又搬了個椅子過來,這段時間,除了不得不見面的廣告商、商演甲方,還有摸上門的劇組製片人,他都窩在錄音棚裡練歌,鋒芒的其他人也不來打擾,讓他全力備戰。
“出去說。”
常仁豪聽完歌,掃了遍錄音棚,還有其他音樂科的人,有些話沒法說,直接出門了。
兩人來到葛霧的辦公室,常仁豪把跟潮流談判的事簡單說了下,主要就是股份還有價格。
“5個億?”
葛霧在屋裡來回踱步,唸叨著這個數字,心裡盤算著價格預期,大約過了10分鐘,說道:“少了點,怎麼也得10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