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小心翼翼地放回本位,他閉上雙眼,開始慢慢嚼動嘴巴。
李秀立看得頭皮發麻,有些難以接受。
這也能吃?
收回目光,李秀立不再多管閒事。
只要你不違規,誰會管你比賽時有沒有吃比賽的樣品。
眾所周知,許多中藥的發現,都是靠嘴巴嚐出來的。其中,李時珍為了寫他的《本草綱目》時,走遍大江南北,嘗過無數種中草藥。
李秀立撿起桌面的中性筆,對著第三個題目寫去。
正要動筆寫字,他突然猶豫了下。
穿山甲是通經下乳的要藥,但凡學過中醫的,幾乎沒有不會鑑別穿山甲的。
也就是說,這道題是送分題,幾乎所有人都能夠回答。
但,這裡可是比賽,是市級的中藥鑑別大賽,還是省中醫藥管理局督辦的,比賽的規格極高,題目的難度極大。
出一個單純的穿山甲,那就太弱智了!
一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答案!
心中思索了一陣後,他學著右邊那個矮矮胖胖的同仁,小心翼翼地扳斷炮山甲,將之斷面擺放在自己的面前。
穿山甲的品種有不少,其中國內最多的是中華穿山甲。國外,也有不少穿山甲。
手裡的「鍋巴」已經被灼熱的砂石炙烤成了金燦燦的,早已經看不清原先的穿山甲鱗片形狀。
鑑別穿山甲的品種,最關鍵的一個點,就在於鱗片。
鱗片的大小、形狀、質地、顏色以及其顯微鏡下的組織分佈,都是鑑別不同穿山甲的關鍵所在。
李秀立身為穿山甲研究專家,腦袋中對穿山甲的品種特點,可謂熟爛於胸。
眼前的穿山甲鱗片呈橢圓形,其大小足足有半個巴掌大。
刨除因為炮製時,其形狀和體型發生的變化,他手裡的穿山甲鱗片,足足有四分之一個巴掌大小。
然而,單純從鱗片大小而言,依舊不能完全確定穿山甲的品種。
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身體不同的部位的鱗片,其大小和形狀各異。就比如,脖頸處的鱗片就很細小,而背部的鱗片則是很大塊。
李秀立皺著眉頭,細細思索著。
這個出題目的人,也太壞了。
若是直接寫上「穿山甲」這三個字,估計只能得到七分。
這塊鱗片,是我見過最大的鱗片之一,應該是胸背部的鱗片!
他再次掂量了手裡的「鍋巴」,用心感受其重量。
中藥人,雙手對中藥的重量很有經驗。李秀立雖然沒怎麼在藥房撿過中藥,但好歹有系統加持,其右手抓去,便能夠準確感知重量。誤差不比李菊這種久經沙場的老將弱多少。
體型發生的巨大的變化,但重量反倒幾乎沒怎麼變化。
李秀立握著筆,在第三道題目的答案處寫著:大穿山甲醋炮製品。
之所以加了一個「醋」字,就在於他剛扳斷炮山甲時,可以明顯感覺到這個「鍋巴」有種上了潮,但又被曬乾的感覺——脆脆當中帶點糯。
為您提供大神手持小黃瓜的《不慫的李醫生》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201 市中藥鑑別大賽正式開始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