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令毌丘儉十分的驚訝,宛城如今只有臧霸麾下三萬大軍,倘若真有十萬大軍,那麼以宛城如今的空虛程度,根本抵擋不住十萬精兵的圍攻。
於是毌丘儉立即下令主力回師宛城,並令人向洛陽發去求援信,求太傅司馬懿率軍增援宛城。
毌丘儉留下了一萬大軍,交給陳珪率領,毌丘儉深知一旦自己撤走,陸遜必然來攻新野,以新野如今的殘破程度,怕是很難抵擋住陸遜的大軍,故而毌丘儉給陳珪的命令是,能守則守,實在守不住了就撤回宛城。
而後,毌丘儉當機立斷,率領主力大軍滾滾北上,馳援宛城。
一日之後,陸遜收到姜維的訊息,大呼痛快,於是盡起六萬主力,並命令丁奉率兩萬江夏兵馬,合攻新野。
東吳水師極為犀利,原本就牢牢地控制著江防,故而陸遜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輕鬆收取了樊城,然後率領大軍直撲新野。
陸遜的大軍與丁奉的軍隊在新野城會師後,八萬東吳大軍迅速將新野城合圍。
陳珪見東吳勢大,料定自己根本守不住新野,果然選擇了在東吳包圍圈還未完全建立之前,率軍倉皇撤出了新野。
陸遜順勢收復了新野城,然後向姜維發出了信函,希望能夠與姜維再次組成聯軍,共同討伐曹魏。
去信的同時,陸遜也盡起八萬大軍,一路向北推進,力爭迅速與姜維會師。
姜維的麾下以騎兵為主,騎兵行軍十分迅速,原本是可以迅速奔赴宛城戰場的。
可姜維料定了毌丘儉知道武關丟失後,一定會選擇快速後撤,回援宛城,故而姜維要求騎兵儘量在宛城以外殲滅曹魏主力,力爭和陸遜一起,把曹軍的主力聚殲在宛城以外。
為此姜維派出了大量斥候,就是希望能夠儘早發現毌丘儉的大軍,與毌丘儉在野外決戰,打一場大規模的遭遇戰,力爭能夠殲敵於野外。
要知道毌丘儉麾下的,是曹魏的絕對主力,只要殲滅了這支大軍,曹魏必然會元氣大傷,傷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屆時整個戰役的天平,勢必會倒向大漢一方。
所以,姜維對這場戰役對於姜維,對於整個大漢而言至關重要。
為此,他和諸葛瞻反覆討論,認為最有可能與毌丘儉大軍遭遇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安眾縣,一處是清陽縣。
而安眾縣距離武關更近,清陽縣距離武關稍遠。不過考慮到回援迅速,走清陽縣路程最短,姜維認為在清陽縣與毌丘儉遭遇的可能性最大。
於是姜維在輿圖上,清陽縣的位置畫了一個紅圈,對諸葛瞻說道:
“陸遜不是要與我組建聯軍,要會獵於宛城麼?便傳信與他,與魏軍決戰的地方不在別處,就在這裡,清陽縣,請他速速率軍趕赴戰場,與我漢軍一道,圍獵毌丘儉。”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資料和書籤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