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霧秘境會通往各種迷宮,在那裡可以打獵、探索、採集、挖礦,獲取各種物資帶回並賣掉獲得財富。
而現在的這個營地只是神殞山隨處可見的營地之一。
噢,在別的場景的神啟山在這裡變成了神殞山,也行吧,雖然感覺不怎麼吉利就是。這種感覺就像是從小到大家裡都說快子不能插在米飯上,不吉利,得橫放或者放桌子上;然後結婚到了女方家裡,女方那邊的習俗是快子不能橫放在米飯上,不吉利,必須插在米飯上。
營地裡有人聚過來了——因為死了兩個人,膽大的冒險者過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葉波不想惹麻煩,於是準備離開。
有人過去檢查盜墓兄弟倆的屍體,嚷嚷道:“死人了!”
接著更多的冒險者過來看死人,看的評頭論足起來:“啊,我認得這兩個傢伙,他們埋伏在山道,襲擊搶劫下山的人!”“沒錯,我有次差點被搶了,還好我去探索什麼都沒得到才沒被搶成功!”“他們怎麼死的?”“死的好啊,這兩兄弟就是禍害!”“早該死了。”
“……”葉波聽著這些圍觀群眾的評論,最後群眾得出了一致的評價:死的好。
葉波又受到了震撼,不是為別的,是對群眾們樸素的愛憎觀念感到吃驚,正常來說發生死人事件不是應該感到害怕,就算是為非作歹的大惡人死了,也會移情到自己身上,對死者的死因進行探究,尋找暴斃的原因啥的,然後會害怕這暴斃會不會傳染,危急自身生命財產安全,但這裡完全沒有這種趨勢,就是死的好,壞人就應該死。
雖然也沒錯啦,但……怪怪的。
葉波準備離開,但是被圍觀群眾圍了起來。群眾們笑逐顏開七嘴八舌的嚷嚷著:“是這位英雄殺的那兩人!”“太厲害了!太解氣了!”“殺的好啊!”“英雄長得一表人才啊。”“一定是那兩人想要實行搶劫被反殺了,活該啊這是。”
葉波不知道怎麼說,只能微笑面對。
然後葉波說要離開,群眾們不樂意,要為葉波宣傳英雄事蹟,有一個吟遊詩人拿出了小豎琴,指間撥動琴絃,美妙的旋律流淌出來,歌聲唱起——
“木籬笆營地來了兄弟倆~”
“大哥強壯如熊,小弟兇狠如豺”
“木籬笆的寧靜被打破,人們害怕兩兄弟”
“他們殺人放火,他們打家劫舍,他們逼良為娼,他們無惡不作”
“木籬笆居民有苦說不出啦啦啦~”
“英雄出現了,英雄的眼神堅毅,英雄的氣概豪情萬丈”
“英雄的寶劍綻放寒光,英雄見到了惡人兄弟,英雄怒氣沖天”
“英雄挺身而出,惡人兄弟把命喪”
“木籬笆居民歡呼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英雄功成身退~啦啦啦”
“噢噢噢~”吟遊詩人的即興創作讓現場氣氛推向了沸騰,圍觀群眾都高聲歡呼起來,似乎在見證某種偉大時刻的誕生。
葉波徹底被震驚了,這……這……
突然人群分開了一條道,酒館的少女過來了,捧著一朵潔白的花。
少女將花插在了葉波心口的袋子裡,然後少女踮起腳尖,親吻了葉波的臉頰。
葉波茫然不知所措:“……”
“噢噢噢噢~~”群眾們的歡呼聲一浪接著一浪,少女嬌羞得滿臉通紅,快步跑掉。
群眾簇擁著,歡呼著,熱鬧著,正常人在這種氛圍中會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與集體榮譽感,然後加入其中一起歡呼雀躍。
但是葉波沒有,心中冒出了的情緒是莫名的不耐煩。
這些人怎麼回事?閒的腦殘了嗎?如果真的被這兩兄弟欺壓了,為什麼不站起來與之對抗,而是看到他們死了才跳出來?這種過客式的人員流動極大的營地模式,真的會有人有所謂的歸屬感嗎?
這裡的經濟模式註定了只需要年輕的冒險者,冒險者老了,捕獲不到足夠的獵物就會被拋棄掉,而且如果盜墓兄弟真的那麼十惡不赦的話,那就是在破壞這個模式,用通俗的話來說,自己吃飽飯然後把煮飯的鍋給砸了,真這樣的話為什麼沒有引起眾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