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陳向宏就沒少跟宋三爺打交道,現在也算是比較熟悉了。
屋子裡面非常昏暗,到處都糊著塑膠薄膜和報紙,一根花線從門口的電線杆直接拉進來,吊在房樑上,橘黃色的燈光非常微弱,即便是白天,開著燈也沒什麼照明效果。
進屋右邊的角落裡,是一個灶臺,是宋三爺平時生火做飯的地方。因為這裡實在是不通風,每次做飯的時候屋子裡面都雲霧繚繞的,時間一長,原本白色的透明塑膠薄膜都變得發黃發黑,導致屋子裡面更加沒采光了。
“我還以為是誰呢,小陳過來了啊?我剛準備吃飯,你吃了沒有?”
宋三爺端出兩個缺了口的搪瓷碗,一個碗裡面裝了一碗燻熟的梅乾菜,上面點綴著一些剁辣椒和豆豉。另一個碗裡面盛著半碗白粥。這就是宋三爺今天的午餐了。
陳向宏看了一眼,趕緊笑著說道:“我吃過了。剛好我給你帶了兩瓶酒過來,我知道你平時就好這口,這梅乾菜可是下酒的好菜啊。”
宋三爺咧開嘴笑了,露出一口大黃牙。然後,他也不客氣,直接拿出一瓶酒來,擰開蓋子,拿出兩個斑斑駁駁的畫著紅色五角星的搪瓷茶缸,倒上酒,說:“那就喝兩杯。”
一口好酒下肚,宋三爺只感覺到渾身舒暢。砸吧砸吧嘴,他開口問道:“今天這麼有空過來,還給我帶兩瓶酒,是有什麼事?”
陳向宏直言不諱地說道:“是這樣的,我打算對烏鎮進行全面大改造。現在我這邊有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呢,就是可以在我這裡拿一筆錢,然後把房子的使用權轉讓給我,以後的產權就轉移到我手裡面了。另一個方案呢,就是說在改造期間,你先搬出去一段時間,等小鎮改造完再回來。回來想當商戶也可以,你賺你的錢,我這邊還給你按月發工資。你看看你對哪個感興趣。”
不得不說,不愧是搞旅遊業出身的,陳向宏是深知想要發展一個地方的旅遊經濟,要如何去做,而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他是個有本事的人,成功打造出來了全國最會賺錢的古鎮——烏鎮。
這活兒整得有多牛?
後來者根本學不會!
比如萬大的王老闆,就砸了幾百億,整了好幾個萬大小鎮的專案。一頓忙活,最後只有一個貴州丹寨萬大小鎮被他盤活了,其他都是虧到了姥姥家。
看看,連地產大佬做小鎮文旅都這麼難,外行人再義無反顧地往裡衝,那更叫一個頭鐵。比如李亞鵬,燒了35億,搞了個麗江雪山藝術小鎮。
又是請島國設計師隈研吾設計別墅,又是從京城運景觀樹,光運樹,一車就要1萬5,動作整挺大,最後卻虧慘到為了4000萬下跪。
所以一對比,把古鎮玩明白的還得是陳向宏。
要知道,在所有古鎮裡,烏鎮的經濟效益是最好的,每年接待的遊客超過千萬,以至於這裡都成為網紅打卡的著名景點了,隨隨便便年營收十幾個億,讓人不服都不行。
言歸正傳。
陳向宏拿出了兩套方案,又有陸逸明在背後做資金支援,所以跟住戶的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
搞定了這些土著之後,陳向宏又帶著陸逸明和李易文去了烏鎮的工業區。
他指著其中一座工廠,對陸逸明說:“陸總,你的錢,其中一部分我會花在這些建築的改造上,光是工廠我就打算拆掉七家,和古鎮風格不搭的房子,我也打算全部拆掉。”
李易文有些驚訝地說:“全部拆掉?為什麼?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現在李易文可是成了小鎮的投資人了,所以陳向宏十分客氣地對他說道:“不拆掉不行啊,這也是為了小鎮景區風格上面的統一。”
李易文不解地說:“那也沒必要搞個這麼大的工程啊。”
在他看來,旅遊就是文化上的事情,比如這裡是誰誰誰的故居,然後搞點文旅宣傳,就完事兒了。畢竟其他的旅遊景區都是這麼幹的。
結果陳向宏倒好,直接把景區範圍內的工廠乃至民居都拆了,就為了風格統一?
這是不把錢當錢啊!
陳向宏看向陸逸明,陸逸明卻是毫不猶豫地說道:“陳總放手去做,我不會干涉你的任何決定。”
事實已經證明了,陳向宏是有能力把這件事情做好的,而且還是當初那種帶著腳鐐跳舞的情況之下。陸逸明相信,現在有了他的資金支援,陳向宏一定能夠做得比之前更好。所以,根本就沒有必要做任何干涉,老老實實等著以後分紅就可以了。
陳向宏卻不知道陸逸明心裡面的想法,只是對於陸逸明這種無條件的信任非常感動。
輝煌紡織廠在烏鎮也是有些年頭的老廠子了,從建國時就一直存在,至今仍然是鎮裡的支柱企業之一。
雖說現在廠子的效益很差勁,經常要靠銀行的貸款來強行續命。可畢竟事關幾百個家庭的飯碗,所以鎮裡也一直沒能下定決心關停工廠。